在未完待续的预告中,《欢乐颂4》迎来了暂时的收官。一个故事分成三季来讲,可见正午阳光的不自信已经深入骨髓,而这种强行分离凑集数的操作,也让观众生不出好感来。
纵观整部剧,除了叶蓁蓁父母恩爱羡煞旁人以外,其他人的父母或多或少都有一堆毛病在身上。余初晖的妈妈软弱爸爸无赖;朱喆的父母重男轻女是妥妥的吸血鬼;方芷衡的父母无视女儿的感受冒着高龄风险生二胎;何悯鸿的父母心地善良温文尔雅却也不得不承受教育的失败;戴维的父母更是奇葩,花样百出地把对方往死里整……
五美之中,除了叶蓁蓁这个幸福小孩,其余的四美都面临着来自原生家庭的各种压力。而叶蓁蓁,好不容易家庭和睦,事业腾飞了,为了制造不必要的矛盾,编剧特意给她配了个家庭环境一团糟糕的戴维,戴家的鸡飞狗跳直接影响到叶蓁蓁的生活状态,从第四季的横冲直撞到第五季的鸡飞蛋打,这单调又苍白的冲突正在不断挑战观众的忍耐度。
除了主角,连配角都逃脱不了原生家庭的荼毒。李其行有个禽兽爸爸,还有个糊涂妈妈;戚牧双亲仅存老母亲,还患有老年痴呆症;就连剧末偶然出场的一对父女,上演的也是暴力殴打,虐待子女的剧情。
稍微捋一下,你就会发现,《欢乐颂4》的编剧真是对全天下的父母都抱有极大的恶意,好像别人家里不出点事儿,他心里就不自在似的。叶蓁蓁就是很好的例子,怕父母恩爱到白头,找个女婿来添堵。
俗话说,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但是显然,《欢乐颂4》的编剧或作者恨透了这句话,在剧中,所有人的不快乐都是父母造就的。余初晖的爸爸成为她年少的噩梦;朱喆的父母为儿吸血,让她对自己过去的牺牲感到万分不值;何悯鸿烦透了爸妈苦口婆心地劝她离开戚牧;方芷衡在工作与家人的取舍上来回徘徊;叶蓁蓁的美好爱情在戴家的大吵大闹中变了味道。
往大了讲,是迎合年轻人的市场。《欢乐颂》这个系列,从第一季开始,就以良好的口碑收割了不少年轻观众。当年的五美还不至于如此夸张,除了安迪父母双亡,樊胜美家有吸血鬼以外,其他人都是双亲健在,感情还很好。
但是拍着拍着,就变了味道。尝到了激烈冲突带来的甜头,从第二部开始,《欢乐颂》就不厌其烦地尝试宅斗,既有安迪手撕小包总他妈,又有曲筱绡父母分家。狗血是狗血,但是爽感一路飙升,热度也是停不下来啊。
于是,接下来的三、四部就画风突变,干脆把四美的原生家庭都写出了问题。一个人的不幸算不上不幸,一群人的不幸才叫真的不幸。
显然,编剧也是懂营销的。面对年轻人这个观剧群体,他一方面下死手黑父母,将剧中人生活的不如意转嫁到原生家庭上面,一方面又标榜充满个性的奋斗有多么可贵。
也就是说,在大城市奋斗嘛,混出人样是我自己的努力,混得不好都是原生家庭的锅。真是打得一手好算盘,算得剧情太浮夸。
往小了讲,是可用的素材太少。从《欢乐颂3》到《欢乐颂4》,同样的故事,延伸的演绎,剧情注水又拖沓,冲突没有多少,铺垫倒是一大堆。
令人尴尬的是,《欢乐颂4》的看点真的就只剩下何悯鸿一家人,这其中除了演员本身贡献的精彩演技之外,还归功于其余四美的衬托。
方芷衡与郭声扬无疾而终的爱情,叶蓁蓁与戴维家拉拉扯扯的矛盾,余初晖突然飙升的工作能力,这些奇奇怪怪的剧情,都让整部《欢乐颂4》给人一种莫名其妙的感觉。
归根到底,还是素材不够,加戏来凑。筐还是那个筐,装的东西太雷同就没意思了。
总之,黑父母不是唯一的出路,刻意制造的过度悲惨只会让人反感,倒不如回归到第一季的纯净,格局放大点,眼界放宽点,或许还能创造经典永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