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叔从电影院出来,恨不得也跳投一记空气三分(忍住了)。
《玲芽之旅》票房超7亿,成今年春节档后票房最高的电影;
但与之相对的是,日本动画在电视上消失了。
央视仍有播放欧美动画,可日本动画几乎无影无踪。
即便如此,《灌篮高手》仍能火爆这个四月,让无数人泪洒电影院,可见情怀之力。
后引进国内登陆电视台,成了一代人的青春记忆。
在那个空气中满是海风味道的夏天里。
以全国大赛为目标与各高校强队对垒,书写有笑有泪的热血青春故事。
球场上是为梦同战的伙伴,看台上是最好的朋友,与喜欢的女孩。
现实轻盈到没有重量,只剩梦想被艳阳蒸腾出甘甜的味道。
尝过的人,没有谁不想再次回味。
《铁臂阿童木》《聪明的一休》《新世纪福音战士》《变形金刚》《机器猫》《七龙珠》《圣斗士星矢》《精灵宝可梦》《百变小樱魔术卡》《蜡笔小新》《樱桃小丸子》《美少女战士》《名侦探柯南》《犬夜叉》……
还都配以经典的国语配音,在电视上播出。
观看同批作品的一代人,也拥有了相似的青春记忆。
但不知何时,日本动画在电视上消失了。
提到当月收视率位列第一的动画,是CCTV1播出的《焦裕禄》。
2023年1月动画收视冠军,则是CCTV14播出的《超能钢小侠》。
00后一代的青春记忆,开始由国产动画占据重比:
《喜洋洋与灰太狼》《熊出没》《神厨小福贵》《小鲤鱼历险记》《虹猫蓝兔七侠传》《围棋少年》……
在此基础上,10后观看的主流动画作品开始加入:
欧美动画:《海绵宝宝》《海底小纵队》《小马宝莉》《小猪佩奇》等也都在央视播出。
前年,央视引进日本动画《工作细胞》的消息,还引发了一波热议。
许多人惊觉,原来日本动画在小荧屏上已空白多年。
与其在电影院中的热度形成了鲜明对比。
日本动画在电视上的消失,一切有迹可循。
而盗版VCD兴起也拓宽了传播渠道,增大了日本动画的影响力和接收面。
彼时目之所及的动画作品,基本都由日本制作。
取而代之的,是诸如《进击的巨人》这样面向特定人群的动画作品。
这,自然与国内电视台对动画作品的要求相违背。
也是因作品将体内各种细胞的运行机制拟人化,科普意味浓厚。
符合电视媒体对低龄向动画寓教于乐的要求与期待。
80、90后,之所以拥有《灌篮高手》这样的集体回忆,正是因为我们都曾蹲守在电视机前。
一句「教练我想打篮球」,在时间加持下意涵早已远超作品语境,成为固定的暗语,用来完成特定群体间的相认。
而这样统一的符号建立,正是借由单一的观看媒介才得以完成。
与逐渐步入的上一代不同,他们早已是各类电子产品时代的原住民。
更自由了,也更孤独了。
但,拥有了最大的选择权,作品的可选项却似乎并不多。
日本动画在电视上消失,并不能直接带来国产动画的崛起。
2010年,曾在央视少儿频道播出的《雷锋的故事》,就以其诡异的画风和难以用语言描述的制作水平惊呆众人。
在网络上掀起了一波对国内动漫产业的追问。
与此同时,网络举报的便捷性,也提高了动画作品的爆雷频率。
口碑之作《虹猫蓝兔七侠传》,就曾在播出期间被指内含血腥粗口,进而举报停播下架。
低龄向作品尚能翻新旧作,智力心境都有进一步要求的青少年向作品直接在电视上大面积空缺。
《铃芽之旅》的观众中,低龄观众高占比就很能说明一些问题。
平心而论,人很容易厚古薄今,哀叹惋惜新一代小观众们「没看过好的」。
还有对经典佳作的怀念,和对更多好动画的渴求。
越是在注意力被分散的浮躁时代,越是需要更多创作者以优质内容破壁,沉下心去打造具有陪伴感的动画作品。
越是丧文化风靡,越需要更多明丽的热血瞬间去破穿时代空气里的灰雾与阴霾。
而这,当然也需要观众以更开放的心态给予信任和包容。
如今成长着的一代也能有机会坐在电影院,流下相似的热泪。
让好作品带来的感动和震撼,代替青春在心间长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