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陕西师范大学实验小学,即使在老师的帮助下,二年级学生晓桐也只能磕磕绊绊地读完一句话,他的同学晓峰也存在朗读时经常添字漏字、串行等情况。晓桐和晓峰在语文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虽然不尽相同,但他们的汉字识字量都远低于同龄人,这一度让老师和家长困惑。
一对一地给他进行一个辅导,单独地去指读,去指着认字的话,他当时可以跟着老师去读出来,可是到后来,如果再重新问他的话又不记得了。我心里还是比较着急,有一些焦虑。
有阅读障碍的孩子,主要的表现就是在早期的时候,他们在识字、准确读出字音和进行阅读方面,都会遇到比较大的障碍。有读错的、读漏掉的,然后还有可能会在阅读过程中跳行,那么也可能就会在读的过程中结结巴巴,很难达到流利阅读和准确阅读,他能够认识的字非常有限,所以他连一句完整的话都读不下来,很难在短时间内能够记住比较多的这个字词,再重复的时候很多就会忘掉,需要反复地学习反复地记忆。
阅读障碍是特异性学习障碍(困难)的一种,它是大脑功能方面的障碍引起的认知加工过程的异常。经过认知能力评估,团队发现,阅读障碍儿童大多智力正常,有些孩子的逻辑推理能力甚至远高于普通水平。这说明阅读障碍儿童并不笨,但因为认字困难,也会影响需要读题的数学等学科的成绩,进而被贴上不爱学习的标签,影响他们的校园人际交往、家庭亲子关系,和学生本人的心理健康。
为了在更早阶段建立对阅读障碍儿童的筛查识别体系,目前,我国研究阅读障碍的专家学者们已经开始在四川、福建等地对幼儿园儿童进行筛查,在陕西,陕西师范大学教授赵微基于十年对阅读障碍儿童的干预经验,研究出6个一级指标和46个三级指标,构成评估观察量表,通过培训幼儿园老师,已经完成了对十所幼儿园近千名幼儿的抽样筛查。结果发现,大约8%的幼儿存在阅读或其他方面学习困难的风险。
你看这个孩子,得分全部在及格绿线以下,你可以看出他最差的是语言能力部分,语言发展是最差的,但基础学习力还可以,所以这个孩子将来在我们幼儿园阶段要怎么办,要赶紧补他的语言能力。
我们部编的教材,做了适合这些阅读障碍的孩子学习的一些处理,那么结合近些年来,对我们汉语阅读困难的研究的成果,还有我们在脑科学认知神经科学方面的一些研究成果,我们把它应用进来,然后去改变我们的教学形式。
在陕西师范大学实验小学,赵微团队通过培训学习支持中心的专职老师和全校任课教师,建立起“课堂、小组和一对一”的三级全覆盖支持体系,为学生提供“认知学业”和“心理行为”的双系统支持。他们为每个阅读障碍儿童都制定个性化的干预方案,使用专门的教材和教学工具,让孩子们在参加“课外活动”的轻松氛围中完成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