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今日热搜榜

他们运送的,是生命的礼物_澎湃号·政务_澎湃新闻

频道:科幻电影 日期: 来源

她,是铁路系统的工作人员,每天的工作是把旅客从一个城市运送到另一个城市;

他,是教育机构的优秀教师,每天的工作是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运送到另一个头脑。

他们互不相识,天各一方。有一天,他们不约而同都在中华骨髓库里写下了自己的名字。于是,生命中的“奉献奇缘”也就此展开。

这次,他们运送的,是生命的礼物。

作为青年党员、铁路工作者,小杨把自己前不久的造血干细胞捐献,比喻为一次特殊的运输工作。“我平时的工作是把各地的旅客和物资,从一个城市运输到另一个城市;这一次是把我的造血干细胞,从我这端传递到患者那一端,我觉得非常特殊、有意义!”

2015年春天,小杨在学雷锋日的活动中,积极报名加入了中华骨髓库。守候的八年固然漫长,但期间,她从未停止奉献自己,帮助别人——

她连续7年资助河南贫困留守儿童;先后加入“蓝天救援队”和上海市志愿者协会并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连续多年参与“月捐为救灾”计划帮助全球受灾儿童;还参加了人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

2022年底,当红十字会的来电响起时,正如过往的无数次善举一样,小杨的抉择没有丝毫犹豫,“特别惊喜和激动,觉得自己很幸运!”对小杨来说,奉献已成习惯;救生命于水火,她甘之如饴。

随后的几个月,小杨小心翼翼地维护着来之不易的缘分。家人对她的决定曾有分歧,她就找来身为医务工作者的表弟劝导家人,最终获得了理解和支持;高分辨检测顺利通过后,她又开始格外注意自己的身体,确保捐献计划能够一切顺利。

捐献当天,小杨的女儿特意请假,早早来到医院陪伴妈妈,采集期间,母女俩始终手牵着手,“我觉得妈妈很勇敢,很伟大,能有这样的妈妈我感到很骄傲!”

出于“供患双盲”原则,小杨对患者的了解极其有限,只知道捐献后再过几天,就是患者的生日:“我很荣幸能在他的生日前给予他重生的希望,祝愿他生日快乐,早日康复,好好生活,未来可期!”

言之易,行之难;八年坚守、初心不变更难。小杨用爱成就了这次特殊的运送,为另一个生命点亮希望。她希望自己的行为,能鼓励更多人加入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的行列:“采集过程绝对安全,希望大家相信科学,解除忧虑,能尽自己一份力,帮助患者!”

无独有偶,来自南京的李老师也是一位实现造血干细胞捐献、长期无偿献血、并参加人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的“三献志愿者”。

李老师的外祖父是医生,在长辈的言传身教下,他从大学就开始参加无偿献血,并在2017年加入了中华骨髓库。一年后,他又办理了人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让自己的器官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人,让生命用另一种方式延续。”

2021年,李老师曾与一名血液病患者初配成功,但最终未能实现捐献。两年后,缘分再次到来,李老师激动之余又多了一份忐忑——这次能顺利完成捐献吗?为了符合体检要求,他在家人的鼓励和帮助下,每天进行运动锻炼,控制饮食并严格作息规律。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一次,捐献终于如期完成!

采集当天,李老师的爱人也陪在他的身边,“他捐献造血干细胞挽救的是一个孩子的生命,这份奇妙的缘分能让孩子重新燃起生命的希望,我和家人都全力支持他!”

采集室里,李老师收到了患儿父母的来信:“您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希望,让我们感受到了人间的温暖和真爱!”真挚的字迹和话语,让李老师不禁动容,“我只是做了我力所能及的事。祝愿小朋友能早日康复,茁壮成长!”

谢谢你们为陌生的患者照亮了前路!

原标题:《他们运送的,是生命的礼物》

关键词: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