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备制造业是国之重器,为客货机飞行及航空地面服务的空港地面等特种装备是其重要领域。在威海,威海广泰空港设备股份有限公司能为一架飞机、一个新建机场“一站式”配齐所有空港地面设备,成为全球空港设备行业的隐形冠军。
如今,“空港设备的领航者”已不能概括威海广泰的“全貌”。可以飞到100米高空进行精准灭火的大载重固定翼无人机,能够完成微创手术的移动医疗车,全球首创的纯电动平台车……2023年的威海广泰,犹如一个特种装备制造领域的“变形金刚”,“解锁”了更多惊艳世界的“中国制造”。
从“跟跑”“并跑”到“领跑”,威海广泰的“工具箱”里装着哪些“利器”?近日,记者独家专访了威海广泰空港设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文轩。他表示,威海广泰以创新为“圆心”搭建智造平台,正不断放大技术积累带来的“边际贡献”。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乘坐波音707飞机访华时,还不忘带上一台航空地面电源车专门为飞机供电。看到这个新闻后的李光太心里很不是滋味。当时,在国内,空港设备全靠从国外进口,空港装备产业更是一张白纸。
就这样,威海广泰扛起了“造中国人自己的空港装备”的使命。1991年冬天的威海,包括李光太在内的4名技术人员,没日没夜“泡”在四处漏风的屋子里,设计、试验、修改、再试验……5个月后,WH70PQ1、WH70PQ2电源车正式交付,这也是首批国产电源车。
空港地面装备本就是小众市场,不能仅靠电源车这一单一产品闯荡市场。就这样,威海广泰又研发了平台车、摆渡车等设备。截至目前,威海广泰已累计研发出251种保障装备,995个型号的空港地面设备产品,成为全球空港地面设备品种最齐全的供应商。
在威海广泰总部的墙体上,赫然写着“挺起民族装备制造业脊梁”11个大字。这些年,一组数字是威海广泰对这11个字的深刻诠释——实现空港地面设备全系列产品国产化,累计为国家直接节约外汇金额超12亿美元,5种装备世界首创,27种装备填补国内空白。
在李文轩的办公室里,一张世界地图被挂在最显眼的位置,地图上象征着进入其他国家市场的红色图钉越来越多。去年,广泰设备出口量同比增长95%,产品累计已销往70余个国家和地区,高端空港地面设备成功进入欧美市场。
“我国航空地面设备起步至少比国外晚了30年,但在电动化上我们却走在了前面。不管是整个配置还是电动化协同性,我们都超越了国外同行。”李文轩说,威海广泰已经“弯道超车”,成为空港设备领域电动化赛道上的绝对“领跑者”。
走过国产化、电动化阶段的威海广泰,又挑战起对于小批量生产行业最难的智能化、平台化技术难题。李光太曾说:“智能化是企业的革命。如果不做智能化,产品和工艺的一致性就无法保障。”
在威海广泰一厂的散装货物装载机生产线上,每个操作台上都挂着一块电子屏幕。丁超介绍,工人可以在电子屏上查看电子图纸和电子工艺档案,图纸信息变更等实时呈现,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
这一“联名款”电源车的背后,有着一个曲折的故事。疫情这几年,对Hit zinger的销售带来了很大冲击。于是,Hit zinger找到威海广泰,希望其能作为进入中国市场的代理商。由于Hit zinger的产品价格太高,威海广泰提出了另一个方案——为Hit zinger做贴牌生产。抱着怀疑的态度,Hit zinger将其电源车生产标准发了过来。几个月后,一辆纯电动电源车顺利抵达奥地利。
当看到产品质量和做工后,Hit zinger高管们被彻底震撼和征服了,立即表示,不让威海广泰做贴牌,而是推出威海广泰、Hit zinger的联合品牌。直到签订合同时,两家企业都还未曾见面。之后,这款“联名款”纯电动电源车一次性通过了慕尼黑机场的严苛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