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部分小伙伴都做过奇怪的飞行梦。他们突然发现自己可以飞了,所以故意飞得很高。看着地上的人和房子,心里很是激动,可惜只是一场空梦。梦醒之后,难免有些失落。人类再聪明,也长不出一对会飞的翅膀,这让很多人羡慕那些会飞的动物。
一说到会飞的动物,就忍不住想起斑尾塍鹬。简直突破了身体承受的极限。它的重量只有350克左右,却可以在不吃不喝的情况下一次飞行12200公里,从阿拉斯加飞往新西兰。西亚还有一种蜻蜓,体重不到1克,却能沿着印度洋飞6000多公里到达东非。
2021年4月,有科学报告称,一只体重仅100克的鸟,每年两次穿越世界上最大的撒哈拉沙漠,从西非雨林飞到欧洲,一次飞行8000英里,比许多人都快飞机。飞得更远,让我们再次认识了明日香的极致耐力,那么现在就来了解一下,为什么明日香的耐力这么强?
据英国鸟类学会(BTO)称,一种名为Cuculuscanorus的飞鸟在春夏两季从西非丛林飞到欧洲它们在很多国家繁殖,当寒冷的冬天来临,它们飞回西非的丛林中过冬,途中需要穿越数千公里的撒哈拉沙漠。
在过去的5年里,英国鸟类追踪计划的研究人员追踪了一只名叫PJ的杜鹃鸟,发现它在5年内来回往返英国5次,每年4月至5月来到这里年。在英国养殖,总行程达到8万公里,也就是说每次飞行约8000公里。8000公里的路程还蛮远的。它需要穿越欧洲的撒哈拉沙漠、阿特拉斯山脉、比利牛斯山脉和非洲的象牙海岸,途经法国和西班牙,最后回到英国的萨福克郡。对于体重只有100克的杜鹃鸟来说,这显然是突破了身体承受能力的极限。
PJ是一只5岁的杜鹃鸟。到2021年夏天就满6岁了。每年PJ都会用一条路线进行迁徙。在熟悉的航线上飞行可以避免迁徙过程中的不利条件,从而提高其生存率。机遇,一旦改弦更张,生死未卜。
但是近几十年来,杜鹃的数量急剧减少。与40多年前相比,英国的人数减少了65%。2009年,杜鹃被皇家鸟类保护协会列入“红色名录”。这意味着杜鹃是英国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重点。
为了更好地了解布谷鸟数量下降的原因,英国鸟类学会(BritishOrnithologicalSociety,简称BTO)于2011年启动了杜鹃鸟类追踪计划。从2016年开始,BTO的研究人员在八打灵再也放置了卫星标签。多年来,它一直在跟踪、标记和监测PJ洲际迁徙过程中的状态。曾发表一篇关于《自然通讯》的科学报告称,瑶族迁徙路线与死亡率有关,从西非返回欧洲时,沿着西班牙和摩洛哥的瑶族鸟类“西行”飞行时更容易死亡,可能在完成之前穿越撒哈拉沙漠。
因为杜鹃在“西线”的死亡大部分发生在欧洲,这意味着欧洲的气候和环境变得更糟,干旱,野火,栖息地气候变化,以及杜鹃喜欢的动物吃得最多的,比如蝴蝶、飞蛾、毛毛虫,数量在减少,这些很可能要了杜鹃的命。
另外,杜鹃还喜欢在其他种类的鸟窝里下蛋,一个是草地鸟,一个是燕雀,然后这两只鸟就傻傻的把杜鹃的幼鸟当成自己的孩子养了,可是现在,草地鸟和燕雀的数量也急剧下降。这是否会影响到杜鹃的人数还不得而知。
虽然很多专家都在努力改变地球的生态环境,但是地球的环境还是在一步步恶化。塑料垃圾满天飞,温室气体超标排放,化学污染日趋严重。核辐射产生的影响,例如日本福岛核电站正准备向海洋排放核废水,许多海洋生物体内已经含有辐射。
这就是为什么各种野生动物都在减少的原因。有专家曾说过,地球上每天都有物种灭绝,永远消失。有人认为地球上的第六次物种大灭绝正在发生,不过这个过程可能有点长,需要几千年的时间。到时候,恐怕人类就要逃往其他星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