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岢岚县宋家沟镇黄道川村,村民们一天的农忙结束后,一起聚在小广场上闲唠,一个村民说:“艳茹这闺女就跟我孙女一样,对我真的不错,我身体不好,三天两头来看我,跑前跑后给我办低保。”另一个村民说:“是呢,这闺女刚大学毕业没多久就来了咱这里,对人热情关心人,啥苦也吃,刨山药、掏萝卜、掏茬子这些营生也都是自己上手做。每天跑来跑去,看着她就像自己的小孙女一样,受这份苦让人心疼......”这村民口中说的不是别人,就是这位“初出茅庐”的大学生——黄道川村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马艳茹。作为一名青年干部,她以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得到村民们认可,从刚开始到农村工作时的彷徨无助,到现在的从容淡定,从一个不懂事的“女娃”蜕变成了一名优秀的“民生服务员”。
初到村里,她就主动挨家挨户上门,和群众介绍自己,详细了解他们的家庭基本情况、经济收入构成、就业务工、子女义务教育、病残基数、大病慢病治疗以及政策落实情况,同时将各项惠民政策宣传给他们。2022年6月,得知村民郝引年因意外事故导致重伤,马艳茹急忙去家里看望郝引年及家人,做好家人的安抚工作后,马上就着手制定针对性帮扶计划,通过申请低保、残疾证、光伏补助、临时救助、残疾人生活补贴等一系列帮扶措施,缓解其家庭的生活困难,郝引年住院期间多次前往看望郝引年,并嘱咐其要乐观积极配合治疗,争取早日康复。北方沟村88岁的独居老人韩二女,子女在外打工,老人又行动不便,日常生活缺乏照料,有时候出去院子里面接水都有一定的困难,为此,她隔三差五的去帮助老人做家务活,解决家里的困难,并嘱托驻村工作队员王刚经常去看望老人、帮助老人。“有任何事情不要怕麻烦,一定要第一时间联系我”,这是她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只要村民有需要,她也总会第一个冲到村民家里。就这样,村民们对这个贴心的女孩儿也慢慢敞开了心扉,欢迎她经常到家里来拉家常,慢慢的成为了群众身边的“贴心人”。
黄道川村的村民几乎很少称呼她为马书记,更多的是“闺女”。这无疑体现了她与村民的干群关系有多么的融洽。无论是每年常规的养老金缴纳、医疗保险缴纳、养老资格生存认证,还是协助办理一次性交通补贴、解决村民滞销农产品、为在外大学生办理各类证明都能看到她的身影。去年8月,在开展排查强降雨受灾情况及转移存在安全隐患的群众工作中,88岁的高龄老人杨天宽,因舍不下家里的东西,再加上对老房子有感情,执拗地不愿意搬到村集体周转房,马艳茹一直耐心地劝导,并说道:“你就是我的家人,我不允许我的家人受伤害”,也许正是“家人”二字让老人感到温暖,老人愿意搬到村集体周转房中。正是如对待家人一般对待村民,她才能赢得村民的赞誉,成为群众的“暖心人”。
2022年3月28日,宋家沟镇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部署会议召开,大会上提出黄道川村2022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要达到10万元,这给初任村支书的她带来了不小的压力。但有压力才有动力,她多次拜访前任村支书、村主任,询问过往经验,多次主动向兄弟村学习,每周召开四支队伍工作例会,共同研究商讨如何壮大村集体经济,亲自前往宁武、河曲等地调研种子和化肥等,最终确定利用村集体闲置土地种植土豆、胡萝卜和毛健茶。她每天都要去地里与村民一起干一会儿农活,学习一些种植的技术,村民需要帮助时,也可以第一时间联系农技指导员,尽量把问题化解在田间地头。积极整合村里的资产资源,整体打包出租土豆加工厂,为村集体增加了3万元经营性收入。在去年严重的雨水灾害导致农作物减产情况下,黄道川村集体经营性收入依然达到13.4万元。
去年山西疫情呈现出点多、面广、频发等特点,为有效阻断疫情传播,切实做好黄道川村疫情防控工作。村支部书记马艳茹与驻村工作队、包村干部和医务人员密切配合、团结协作,共开展全民核酸检测工作12次,高速卡口值守33次,上门安装疫情防控告知牌28次,接返往返人员56次,动员村民接种新冠疫苗120人次。特别是在11月岢岚发生疫情后,马艳茹昼夜不息,严格把守黄道川村,坚决保障村民“零”感染,做群众的“放心人”。
“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她很庆幸在最好的年华能参与到农村工作中来。她虽然不知道自己在村民心中算不算合格的村支部书记,但“我”知道她永远是他们心中的‘孙女’。“我要继续服务好乡亲们,幸不辱使命,终不负韶华”这是写在她工作日志扉页上的一段话。她表示愿以青春之我,谱写新时代农村工作的华章,让青春之花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绚丽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