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一季度GDP增速超预期,宏观经济已日趋整体性好转,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全年5%左右目标的实现难度。经济政策不宜大开大合,后续继续加码或过度收缩的概率不高。”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王军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从下阶段看,我国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在逐步增强,宏观政策显效发力,经济运行有望整体好转。
从农业看,保持平稳增长,春耕备耕有序推进,畜牧业生产平稳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比去年四季度加快0.3个百分点。从服务业看,增速明显回升,一季度,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4%,高于上年四季度3.1个百分点,前期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接触型聚集型服务业回升尤为突出。
“一季度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23个行业同比保持增长,增长面超过五成。与上年四季度比,20个行业增加值增速回升。其中,装备制造业支撑作用明显,原材料制造业较快增长。小微企业生产改善,企业预期总体向好。”付凌晖表示。
从各省市披露的2023年专项债提前批下发额度来看,普遍较2022年出现明显增长。年初各地集中开工重大项目,基建投资持续稳健。但考虑到去年的高基数,以及后续经济逐渐回稳,能减轻基建投资扛起稳增长重任的压力,后续基建投资增速可能会继续放缓。
“在世界经济增速放缓、外部不确定性因素较大的情况下,实现这样的增长非常不容易。但我国外贸韧性强、活力足的特点明显,在各项稳外贸政策作用下,全年有望实现促稳提质的目标。”付凌晖表示。
“社零数据确实比较超出预期,3月及一季度社零表现比较乐观。”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告诉时代周报记者,除了与疫情后的消费恢复、春节假期消费旺季有关之外,还与各类零售服务企业加大促销力度,以及政策层面积极促进消费的各类措施不断显效的带动效应有关。
他还指出,以大幅补贴为代表的一系列燃油车降价促销,极大地拉动了汽车市场行情。
根据乘联会数据,虽然1-3月全国乘用车市场累计零售426.1万辆,同比下滑13.4%。从周度走势看,3月前两周销量严重偏低,但进入下旬后市场已逐步回暖。2023年中国汽车市场整体面临逐步向好的走势,预计4月的车市增长将是惊人的高增长。
3月除了汽车消费回暖,金银珠宝类零售增长高达37.4%,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同比增幅也达到17.7%。此外,餐饮消费也有所回暖,同比增长26.3%。这与去年同期的低基数相关,也体现出线下消费的快速复苏。
“3月消费复苏较为强劲,显示经济内生动力有所恢复,基本是符合预期的。美中不足的是,3月复苏动能稍有减弱,环比仅微增0.15%。”王军说,考虑到当前失业率还在相对高位运行,居民收入实际增长只有3.8%,继续慢于经济增长和消费增长,“就业-收入-消费”这一循环尚未得到实质性改善。
柏文喜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就全年消费复苏而言,还需要不断完善消费环境,促进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升和收入分配的公平性,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消费金融支持体系,在改善人们收入预期的同时,不断创新消费服务来综合施力推动消费。
“未来推动消费复苏,主要是靠两大力量:一是稳就业、提收入。要全面落实就业优先战略,要力争超额完成今年政府1200万的新增就业目标;二是促改革、扩消费。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这一中央的部署落到实处。”王军告诉时代周报记者,这不应该是一句空话,而是需要财政转变思路,发挥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