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三明是中央苏区的核心区、中央红军长征的四个出发地之一、红旗不倒的革命根据地。人民银行三明市中心支行将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精神有机结合,锚定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主航道”,全面提升金融服务质效,为加快建设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提供有力有效的金融支持。
一是构建“1+N”金融支持体系。牵头制定《金融支持乡村振兴与建设三明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工作方案》,明确6方面15条具体措施,充分发挥各类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当地小微企业、制造业、科技新兴产业等重点领域的支持。截至2023年2月末,全市贷款增速连续37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2022年以来,累计办理再贷款再贴现业务22.88亿元,发放设备更新再贷款、科技创新再贷款等四类专项再贷款17.32亿元。二是高效推动建立“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强化政策传导,充分运用小微民营信贷政策导向评估等考核机制,引导辖区金融机构建立“敢贷愿贷能贷会贷”工作机制,提升服务小微企业的意愿、能力和可持续性,有效撬动全市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增速连续17个月居全省第一。2022年以来,向符合条件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提供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激励资金6180.44万元,为中小微企业办理延期还本付息109.03亿元。三是持续向实体经济减费让利。加强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运用,充分发挥当地金融机构合格审慎评估“指挥棒”作用,促进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推动金融机构向实体经济合理让利。2023年1至2月,全市企业综合融资成本4.06%,同比下降0.32个百分点,为统计以来新低。为12.3万户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减免或降低支付手续费4595.19万元。
一是乡村振兴金融服务跑出“加速度”。截至2023年2月末,全市涉农贷款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71个百分点,新增额同比多增10.97亿元。2022年以来,创设再贷款支持乡村振兴示范点11个,评定首批金融信用示范乡镇3个、金融信用示范村322个。二是“金融科技下乡”专项活动热度不减。将“金融科技下乡”专项活动嵌入当地乡村振兴主导、特色产业,积极推广“线上菌农贷”“线上同富贷”等线上数字信贷产品。推动成立福建省首个区域性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中心,实现林权流转、林产品供销等线上交易341宗、成交金额2.12亿元。三是农村支付服务实现“村村通”。引导涉农金融机构建立挂包村制度,全市1698个行政村实现基础金融服务“村村通”。推动移动支付下沉乡镇,助力全市1055个普惠金融服务点提升服务效能。
“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人民银行三明市中心支行坚持以“碳金融”为核心,配合市政府加快推进绿色金融改革,全力支持老区实施绿色低碳发展行动。
一是绿色金融支持政策加码。向辖区人民银行各县支行、17家金融机构下发做好绿色金融改革工作的通知,明确任务分工方案和工作方向。配合市金融监管局等部门出台金融机构绿色金融专项考评办法,落实绿色发展外部激励机制,推进绿色金融改革创新。配合市政府制定《金融支持三明气候投融资工作方案》,大力支持三明全国首批气候投融资试点建设。二是绿色金融产品“多点开花”。创新林票、碳票、用能权、碳排放权等为质押标的物的15项绿色信贷产品。推动设立首批绿色基金开展股权投资4000万元,落地首支绿色债券1.68亿元,发放首笔绿色信托1000万元。三是绿色金融增量扩面。截至目前,全市绿色贷款余额161.85亿元,同比增长53.2%,高出全省平均水平4.8个百分点。其中,清洁生产产业和清洁能源产业贷款同比分别增长3.9倍、1.4倍。将绿色信贷、绿色票据纳入央行再贷款再贴现优先支持范围,满足723户市场主体的1.63亿元绿色融资需求。21个项目获1.54亿元碳减排支持工具支持,预计每年可减少碳排放2.66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