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这份有明显错误的病历却被宿迁市医学会、江苏省医学会作为依据进行了医疗事故鉴定,且并未指出病历中存在的问题,在认定医院失误给患者造成不可逆的伤害情况下,也仅认定医院为轻微责任。”龚女士说这样的结果是她没想到的。4月12日,龚女士向上游新闻记者表示,对于病历造假情况已向宿迁卫健委举报,目前已立案调查,将在近期得到书面回复。
“最严重的时候,我突然发现自己站不起来了,感觉腿没有支撑力,尝试了很久才慢慢站起来。”龚女士说,住院期间她曾把肌肉酸痛的情况告诉了主治医生,但是医生并未采取有效治疗措施。出院后,在服用控制冠心病发展药物后,四肢无力的状况越来越明显,这时她意识到可能和服用的药品有关。随后的治疗,也证实了龚女士的说法。
上游新闻记者对比龚女士2017年7月5日到8月1日,入院到出院的多份肌酸激酶等相关检测数据发现,7月5日的检测显示肌酸激酶等检测在正常范围内,但从7月17日起,肌酸激酶数值明显升高,到7月27日,数值达到3210U/L,已超出参考值25—187U/L近20倍。根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开的瑞舒伐他汀钙片说明显示,患者出现肌酸激酶的重度升高(大于10倍正常值上限)会出现横纹肌肉溶解,甚至可以危及生命,也是瑞舒伐他汀钙片不良反应最严重的一种情况。另外,在参考龚女士的入院检查结果后,有医生表示,根据检测数据,从2017年7月17日第二次检测结果出来后,医院就不应该再给龚女士服用瑞舒伐他汀钙片,并应该针对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治疗。
上游新闻记者注意到,在采访中,龚女士不时将头部上扬,手臂和小腿也出现了肌无力症状,在用手机输入时,无法控制手指,经常会出现点击错误的情况。“也不能着急走路,很容易失去平衡,一次在火车站,别人不小心碰我一下,我就失去平衡摔倒了。”龚女士还提到,自己在多家医院求诊,多名医生表示从诊断结果看,她的病属于医源性疾病,即医疗措施不当引起的疾病。“简单来说就是药物在溶解我的肌肉,目前只能通过手术配合药物治疗,很多药还不在医保范围内。”龚女士说。
其中,在2017年7月18日9点35分的查房记录中提到,“患者入院第二天,仍间断胸闷胸痛,常于活动后发作,发作时胸闷明显,予地尔硫卓治疗后症状可改善……”但临时和长期医嘱及护理记录中,首次出现“地尔硫卓”医嘱时间是7月18日16点28分。“药品还没有使用,怎么可能出现症状缓解的情况。另外,患者和护理记录均无患者入院后的间断胸闷胸痛主诉和记录,很显然查封记录中治疗后症状可改善的相关内容系伪造。”龚女士说。
两次鉴定的结果是龚女士没想到的。“鉴定报告中提到药物不良反应造成的损害是不可逆的,且我也向鉴定人员提出了病历存疑的情况,但作为鉴定依据,鉴定机构并没有注意到病历中不符合常理的内容。”龚女士说,自身和家人均没有他汀过敏的遗传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