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今日热搜榜

有一说一|《人生之路》:改编不是乱编,戏说不是胡说

频道:剧情电视剧 日期: 来源

沛绒:它第一个比较出圈的热搜是刘巧珍的造型,就是那个李沁演的农村姑娘。剧组拿她当典型,宣传自己的妆造做得有多好,结果一看,就是把她脸上涂得黑一块黄一块。问题是她一张嘴,牙齿白得发光。这合理吗?

沛绒:最关键的是原著里有一个情节:男主嫌弃刘巧珍没文化,不讲卫生。他俩第一次接吻之后,男主第一句话是:千万不要跟你家里人说。第二句话是:以后你要刷牙哩。第二天,刘巧珍就当着大家的面在自家河堤上刷牙。这段是原著里最经典的情节,电视剧竟然把它删掉了。这相当于把《泰坦尼克号》站在船头那一段给删了,就离谱啊。 鱼翅:但这个情节删了也正常吧。如果真的还原了,你想想热搜上会怎样——臭男人,就你会刷牙? 沛绒:也是,编剧他也会有苦衷。有的情节在现在的舆论场上根本就是不能看的,一拍出来,主角马上就变成一个反面形象,后期怎么也洗不白了。 鱼翅:只能说,情节本身也是带有时代背景的,并非所有的观众都能够从原著出发去思考问题。

鱼翅:我觉得你生气不只是因为它不还原,还因为对它这种稍加糊弄就自我包装的做法感到不满。把演员脸上涂黑,就开始吹自己的造型有多好,就像是一个小学生刚被苹果砸中了,就觉得自己可以比肩一下牛顿。 沛绒:而且这个剧里穿帮的细节还有很多。骑自行车很正常,对吧?但是他是在柏油马路上骑自行车就不正常了,这可是八十年代的西北农村诶。他们还飙车,飙二八大杠。二八大杠在那时候是什么概念啊?你怎么不开着保时捷在路上飞呢。

沛绒:这个剧在大方向上更是魔改。在原著里面,男主角高加林是一个像《红与黑》里的于连一样的角色。他在进城工作之后,劈腿了有文化的城里姑娘,狠心地把自己在农村的恋人一脚踢开。但是没过几天他就丢了工作,一无所有地回到村里,城市姑娘跟他分手了,农村姑娘也已经嫁给了别人。

沛绒:作者就是通过这样一个人生悲剧,来展现那一代人在农村和城市之间徘徊的迷茫。它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点——农民离开土地是何其困难。 沛绒:但是在电视剧里,男主才丢工作没几集,就写小说获了青年作家一等奖,然后再度进城,在大城市的报社里找到了一个体面的工作。这就像续写红楼梦,“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结果下一回,宝玉立志考上事业编。 沛绒:编剧很贴心,几乎给每个人都开了金手指。主角团们一个在改革开放的时候创业,一个抓住了纸媒的黄金时代,一个在八九十年代买了上海的房,还有个配角在21世纪前夕进军互联网,你说咋啥好事都让他们摊上了呢。

鱼翅:不过要是全方位还原原著,那我们还会去看吗?电视剧要优先考虑的是自己的受众,叫好又叫座是很困难的。

鱼翅:这部剧其实是把现代的骨头安在了八九十年代的皮里面,你看澎湃采访制片人的时候,制片人就直接说了,是时代续写了《人生》。 沛绒:我们批评这部剧,矛盾的核心并不在于它是否还原。《人生之路》就像公司借壳上市,只有人名跟原著一样。剧里有很多近几年来的新闻,就比如说那个被人冒名顶替上大学的苟晶案。这些都是很能抓住社会敏感点的东西,但在过去的背景里也会水土不服。 沛绒:就比如开头那个高考的场景,学校里挂了很多冲刺高考的标语,竟然是印刷出来的横幅,红布上面工工整整的白色印刷体。 鱼翅:那个年代、那种村子里,他们衣服都要打补丁,上哪里去找这么一大堆红布给你印刷?当年都是手写的大字。 沛绒:是啊,这不仅是不尊重历史,更涉及到一个自洽的问题:一方面,这些道具里看不到一点穷苦的感觉;另一方面,又在情节上极力渲染青年们改变命运的渴望,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鱼翅:有一说一,我觉得这部剧不能自洽,不光是因为道具拉胯,还在于它的胃口实在是太大了。不仅是为了一碟醋包顿饺子,连饺子皮都要包不住馅儿了。 沛绒:是呀,它的要素实在是太多了。比如在事业上,传统媒体的盛衰、互联网兴起、创业、买房,甚至还有考研,有时候一集里面就有两三个话题。 鱼翅:就好像一个中学生,他刚学会写议论文,就想着要在某个宏大的主题里,把时代的每一个角落都体现出来。 沛绒:在感情上,这部剧也选取了很多的矛盾点,比如,女性逃离家暴,农村凤凰男跟大城市白富美…… 鱼翅:其实原剧已经有一个脚踩两条船了,它在当时已经是一个比较抓马的感情事件了。就像一锅菜,你可以适当的放点调料,但现在是又放味精,又放盐,又放鸡精,又放胡椒粉,又放咖喱。把这些重口的东西全部都放到一起,这是养蛊呢?

关键词:人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