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了刘慈欣和《三体》的大IP改编,中国科幻还能整出什么新活儿?《宇宙探索编辑部》的尝试,似乎给了国产科幻一个“非主流”的全新答案。其实,早在2021年第五届平遥国际电影展亮相时,该片便备受影评人的一致好评,其大概也是近两年来最难被定义,科幻影迷也最期待的电影之一。
故事很简单——痴迷于地外文明的科幻杂志《宇宙探索》主编唐志军,携一众伙伴深入西南山区寻找外星人。这么平平无奇的故事梗概,恐怕和如今动辄“高概念”的各路科幻剧本背道而驰。而当你真正走进电影院,便会发现这部作品的魅力远非是短短的一两句话能讲明白的。 如果说《三体》《流浪地球》代表了国产科幻电影的“面子”,那么《宇宙探索编辑部》则代表了国产科幻的“里子”。 与宏大叙事、科学严谨的《三体》《流浪地球》不同,《宇宙探索编辑部》从头到脚都散发着乡土、荒诞,甚至神秘的迷人气质。
相比市面上一众横眉冷对、正二八经的科幻影视作品,《宇宙探索编辑部》显然是“各色”的。身兼导演、编剧双重身份的孔大山,给出了国产科幻电影的另一个创作角度,它可以更本土、更荒诞,也可以更轻快、更有人情味。
电影开篇始于一段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电视采访,画面中,青年时期的主角唐志军意气风发、煞有介事地解释着地外文明的种种科学原理和现象。稍有短视频“冲浪”经验的人,便能get到其中浓浓的“艺能人金广发”味道——在颜色失真的采访镜头前,煞有介事地说着一本正经的疯话。
某种程度上,这个开场几乎定下了整个片子的审美走向:荒诞、怀旧、伪纪录片。在最直观的感受上,“金广发”系列短视频与《宇宙探索编辑部》异曲同工。沉浸在八九十年的“UFO热”“外星人热”中的主角老唐,喋喋不休地讲着过时的陈词滥调。 那些旧时全民热衷的街头巷议,遗留在日益“高科技、低生活”的当下,这本就足够荒诞了。
然而,荒诞一定是消极可笑的吗?导演显然不这么认为,《宇宙探索编辑部》里,荒诞也是独具质感的,这个质感是草莽笨拙的,但同样也是我们实实在在经历过的。就像接受宇宙信号的“大屁股”老彩电、冒充外星人捐款的拙略骗术、村里连日不休的广播……这些早已和今天格格不入的东西,也标识记录着我们生活过的痕迹。可以说,这种今昔之间的巨大反差,承包了《宇宙探索编辑部》的大部分笑点和情怀。
此外,《宇宙探索编辑部》的独特还体现在它的轻盈和松弛上,这种松弛感来自于科幻命题的“本土化”。说句人话就是:你说它是科幻吧?村里人都说那是菩萨显灵啊!你说它不是科幻吧?可老唐最后真看见航空仓和外星人了啊!
廉价的广告赞助、民科自制的宇航服、菩萨显灵、鬼上身……种种本土文化当中最乡土、世俗、屡见不鲜的小事俗事,消解了原本高深莫测的科幻题材的知识门槛,反而让故事变得通俗易懂,让影片所讨论的“母题”更简洁有力。
当然,谈及荒诞、科幻、喜剧这些关键词,我想你可能会想到宁浩导演的《疯狂的外星人》或者早已被奉为经典的《银河系漫游指南》。但在我看来,导演孔大山交出的这份“作业”,在某种程度上还是做出了跨越:没有止步于仅仅挖掘荒诞笑料和本土审美的商业卖点,而是进一步探索角色的关系和其所带来的戏剧张力。
抛去视觉元素单从文本分析,《宇宙探索编辑部》的戏剧张力和看点来源于几位主要角色的互动关系。这其中,至少一半的功劳应该归于女一秦彩蓉(艾丽娅 饰)的精准吐槽。
如果套用漫才的角色构架,老唐应当是装傻役,秦彩蓉则是吐槽役;而若换做传统相声的角色分析,老唐是逗哏,秦彩蓉便是捧哏。 秦彩蓉对老唐外太空幻想的一切吐槽,之所以精准到令人捧腹,正是因为她充当了生活在真实世界中的你我的“嘴替”。
比如揭穿杂志社连暖气费都交不起的窘境,嘲讽老唐外太空幻想的不切实际,并反复提醒外星人探索之旅“预算有限、回头是岸”。 在完全沉浸在宇宙幻想的老唐面前,秦彩蓉是一个活在现实世界里的人——老唐越是疯癫,现实对他的嘲讽就越犀利,老唐所追求的理想也就越发荒诞。
作为喜剧的经典结构,这种关系当然自带搞笑属性,然而这种关系在剧情后半段却被完全颠覆了。故事末段,秦彩蓉被狗咬伤要下山和老唐分开时,一改奚落老唐的话术,转而大喊“我都明白了,为什么你还不明白”时,我们方才意识到秦彩蓉的一路跟随,原来是在担心相处多年的同事兼老友;而老唐的一切荒诞行径,原来也都是在装傻,数年执着的追寻背后是无法面对女儿自杀的现实。这次,喜剧的内核确实是不折不扣的悲剧。
演技层面来说,唐志军的扮演者杨皓宇通过精湛的微表情,恰到好处地拿捏了角色内心的偏执和迟疑。从影片一开头,每当中年唐志军滔滔不绝地“科普”外星文明之时,你都会发现他的眼神是慌张甚至羞赧的——这并不符合一个对自己的信念深信不移的中年人的人设。老唐对地外文明近乎癫狂的痴迷,实际上是在通过喋喋不休,来缓解丧女的痛楚,来补偿因痴迷导致家庭破裂的愧疚,来发泄对女儿自杀的“不理解、不接受”。
这就引出了本片荒诞科幻类型片外壳下的真正“母题”——我们该如何渡过漫长而苦难的生活?
不止一篇报道记述过《宇宙探索编辑部》的角色设定大体参考了《西游记》,甚至片名的英文版本就叫Journey to the West。老唐、秦彩蓉、那日苏、晓晓、孙一通一行寻找外星人之旅,犹如西天取经。那日苏手里摆弄的骨头、拥有袈裟般神圣光晕的羽绒服……而几个人的互动关系也与《西游记》类似,一个负责确定方向、一个负责打探“战斗”、一个负责后勤吐槽、一个负责调和矛盾。
作为经典的剧作关系,人物如此设置其实并不稀奇。而当你仔细回想,便会发现《宇宙探索编辑部》还有一层与《西游记》神似的地方:每个角色都有着或意气风发、或神秘讳言的过往,这些“有故事的人”却都在当今的社会评价体系下,成为了“失败者”:中年颓唐难以为继的杂志社主编、被生活折磨夹缝求生的中年妇女、结巴而孤僻的“酒蒙子”、幼年被父亲抛弃的少女、经常突发昏迷的孤儿…… 这些“怪人”是疯子吗?显然不是,他们有血有肉、可知可感,像极了我们身边的某个长辈、某个朋友、某个大家谈论的那个谁谁谁,甚至,有些像我们自己。
是的,在我看来,《宇宙探索编辑部》所讲的正是这样一个故事,我们都曾来自山河湖海,我们都有过各式各样的过往,我们或曾春风得意、我们或曾踌躇满志,然而走过了平凡、琐碎、苦难的生活之后,我们终归要捡拾回那个被残酷现实碾碎的灵魂,重新学会面对已经疲惫不堪、面目全非的自我。
所以那日苏必须终日以酒度日;所以孙一通必须每天在村子里朗诵自己的诗歌、等鸟儿落满石狮子;所以晓晓明知父亲离开不过是因为抛弃了她和妈妈,也要跟着队伍找寻外星人;所以秦彩蓉纵使满口抱怨,却还要跟着老唐上山过河;所以老唐必须要问外星人那个女儿留下的问题:人类存在在宇宙里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你看,《宇宙探索编辑部》讲的是一个科幻故事吗?可能是。但它讲的只是一个科幻故事吗?不全是。诚如很多人走出电影院时提出的疑问,老唐到底真的看见外星人了吗?对于判定影片是否是科幻片,这个问题似乎很重要。但在这首送给失败者的“诗歌”面前,这个问题其实也没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它回答了每个奔波于俗世琐碎、迫于生活苦难折磨的我们,一个关于自我存在的叩问:“答案不在外面,不在宇宙深处,而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体里。我们既是存在的谜题,也是谜题的答案。”
东北作家郑执曾这样描述我们每个普通人的生活:你的脸抬头望着天,但是脚始终有一半陷在泥里,忽上忽下,你的努力不至于让灵魂沉沦,也不至于让灵魂飘得太远。
这种关于存在的讨论,在我看来,恰恰是国产科幻的另一层“里子”。
2015年,《三体》获得“雨果奖”最佳长篇故事奖,国外读者惊呼,“当代的阿瑟·克拉克竟然出现在中国”、“《三体》简直是黄金科幻时代的精神遗作”……自那之后,国产科幻仿佛横空出世一般喷薄在国人眼前,《流浪地球1、2》不断刷新票房、《三体》被改编成电影、网剧、动漫、广播剧等各种版本。加上《盗梦空间》《星际穿越》《信条》等海外大片票房长青,科幻已经成了国人影视餐桌上不可缺少的主菜之一。
导演孔大山在面对媒体时,总会谈及《宇宙探索编辑部》能拍出来本身就是科幻。原因是他曾把第一版故事大纲拿给《流浪地球》的导演郭帆,因为初稿是场闹剧,而被郭帆直接否掉。此后再经修改才成为今天的模样,之后郭帆也以监制和客串的身份出现在影片当中。初稿的内容我们不得而知,但成片在荒诞外壳下所探索的哲学命题,确实让《宇宙探索编辑部》散发出独特的气质。
如果说《三体》代表了中国科幻作品的思想深度,《流浪地球》代表了中国科幻独有的家国情怀,那么《宇宙探索编辑部》则代表了科幻题材与中国本土文化更为细腻柔和、更有烟火气息的“向内”融合—— 它不像《流浪地球》那么洪钟大吕,也不像《三体》那样缜密深邃,它开辟了一种更为“私人视角”的宇宙观,更像一首关于自我、关于求索、关于远方的浪漫诗歌。 是的,国产科幻也可以是孙一通在村口大喇叭中诵读的朦胧诗歌,也可以是那些含蓄、隽永的台词:数学太确定了,我不喜欢;这不是普通的雪花点,而是宇宙诞生时的余晖……
放飞一点,按这个思路去想,科幻的精神内核可能很早就印在我们的记忆里了,它是“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它是“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归根结底,它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与黄金科幻时代作品的精神内核几乎一致,却又充满中国文化当中独有的浪漫和坚忍。
所以,当老唐骑上驴时,让我们为之动容的,到底他像极了唐僧?还是让我们看到了挑战风车的堂吉柯德?
回到那个问题,《宇宙探索编辑部》到底算科幻吗?我想,它的上映至少给国产科幻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角度,那就是国产科幻的创作可以大胆跳出太空歌剧、黄金科幻、新浪潮、赛博朋克、软科幻、硬科幻等范式和框架。它可以更文艺、更乡土、更浪漫。仿生人可以梦见电子羊,外星人降临也可以是菩萨显灵;师徒四人可以去西天求取真经,受过创伤的“失败者们”也可以去山高路远处求一个生活的“答案”。国产电影的下一部科幻片,又何必一定是科幻片。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