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今日热搜榜

在农村,人死后是什么时候入棺盛殓的?有讲究吗

频道:恐怖电视剧 日期: 来源

人的生命和其他动植物一样,由出生到成长至直衰老这是一个过程,生老病死这是自然规律,无论贫穷还是富有,终将都会化作一粒尘埃消失在这个世界。但在老一辈眼中,人死后是还有灵魂存在的,在另一个世界经过一些地方后还会重新投胎做人。因此,也就有了一些习俗和讲究。

现在虽然多地已实行了火葬,但土葬的习俗在农村依然存在,毕竟“灵魂不灭”的思想和传统的人死后以“入土为安”的说法一直在深深地影响着人们。在部分农村,火葬也好,土葬也罢,是都离不开棺材的。处于种种原因,在很大程度上,火葬只不过是多了一项程序而已。

棺材是人死后不可缺少的盛殓之物,这也是老传统。棺材又名“老房”、“寿材”,它是专为死者设的。一般的棺材是由松木、柏木等木材加工而成,当然,也有一些特别讲究的棺材,是由名贵的楠木或天然水晶石等精制而成,但不管什么样的材质,其棺材的形状都是一样,前端大,后端小,呈梯形状。这也许是古人的智慧根据人的体型而创造出来的,前端大、为死者的头部位置,后端小、为死者的脚部的位置。

至所以人死后要用棺材盛殓,这也是人们对于死者的尊重,以棺材视作死者的房屋,也因此棺材才有“老房”一说,那么,人死后是什么时候入棺的呢?有讲究吗?

按照民间的习俗“报庙”之人,在往返的路上要低头不语,即使是见了熟人也不可说话,老人们说这是怕惊了亡魂。虽然看似有点迷信,但这也是人们的一种精神安慰和对逝者的尊重。

“报庙”回来后,亡者的家属要趁老人身体稍有余温,把事先准备好的寿衣穿上。寿衣就是人死亡后穿的衣服。寿衣的布料一般不用动物的皮毛和缎子材料做,因为古代的人都很迷信,认为用动物的皮毛做寿衣,恐怕来生变成动物。缎子和断谐音,寓意不好,有断子绝孙的意思。所以一般采用绢棉、丝绸做成,取“眷恋”、“缅怀”之意,这也是我国文化纳吉习俗的一部分。

至于为逝者穿寿衣的人员讲究,一般来说,如果是逝去的是男性,就要自己的儿子来替逝者穿上。如果逝去的是女性,就要女儿或者儿媳来为逝者穿上。当然,寿帽、寿鞋、寿袜、也都是不能少的,人们认为,穿戴整齐也就象征意义的走完了这个完美的人生。

寿衣穿戴整齐后,大部分地区还有给死者口中含物的仪俗,一般多含茶叶或米粒,旧时的富家有含珠玉珍宝的。这种仪俗古称“含饭”。小编的家乡是为死者含一枚铜钱,当然,这都是寿衣店出售的假铜钱之类的,只是个象征性的仪式。

按照传统的入棺时间,寿衣穿好后,其后人祭拜一毕就可入棺。而且还要在死者的衣袖中放入小面饼、饼干,香、纸钱等之类的物品,传说带的食物是死者去冥界的路上给拦路狗吃的,钱是给拦路鬼用的,毕竟“有钱能使鬼推磨”这是人们的俗信。做子女的也都希望亲人到另一个世界后衣食无忧,能够过得好一些。

其实,让娘舅家人看过才封棺也是有一定道理的,一层意思是看看是否真的死亡,还能不能还阳。另一层意思也有着怕被害而亡的原因在里面。这既体现出了亲人所关心的一面,同时也道出了人性原本如此。

关键词:入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