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不久刚刚圆满收官的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上,似乎给这种不确定性的疑问一种可能的“解题思路“:在变化前行的世界中,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寻求确定性,把握时代发展大势凝聚为各方共识。
与会嘉宾一致认为,中国企业致力于以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高端产品制造业、数字经济和绿色产业在中国经济发展中所占比例不断扩大,为世界各国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和更多的合作机遇。恰恰,智能手机不仅是中国制造的代表之一,同时也是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
不谋而合的是,年会期间,vivo就手机行业如何践行高质量发展分享了企业的思考。vivo执行副总裁、首席运营官胡柏山认为,高质量发展是对长期主义的坚持。想要高质量发展,就要避开内卷。只有回归用户,采取差异化的产品战略,创造新的市场,才能避开内卷。
逆风的时候自然会有疲惫的行者,一些曾经的坚持开始被怀疑。迫于库存压力、创新掣肘等因素,不难看到,部分从业者选择以追求新风口的方式来突围,比如转战自带流量属性的新能源汽车、XR等赛道。
且不说新能源汽车、XR、AI等尚未进入成熟健康的产业阶段,甚至在技术演进、应用落地等方面还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在XR领域,外界目睹了元宇宙梦碎,IDC咨询的研报显示,VR设备的增长率更是连续第三年下滑。即便是新能源汽车,厂商们先后经历“芯片荒”、“电池价格上涨”、“补贴退坡”,有的新势力品牌落难而逃,带给消费者一轮又一轮的“背刺”……
与此同时,包括蔚来、吉利等汽车厂商也大踏步迈入手机市场,还有传言特斯拉或也将切入赛道。有观点认为,这些车厂之所以跨界,最大的原因还是认可智能手机行业的价值和前景,毕竟每年全球有六分之一的人都要购买新手机,在万物互联的大趋势下,智能手机将作为连接万物的媒介和钥匙,串联起车机生活形态。另外,智能手机“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牵引着丰富的产业链资源,也是将技术创新触达用户的绝佳媒介。
仔细梳理不难发现,当前智能手机行业已经完成了多次格局重组,“剩者”为王。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国产手机品牌从跟随到引领,在技术和设计上不断突破、飞跃,如今全年出货量排行前五的全球品牌中有三家来自中国。国内手机行业也拉动了产业链条的发展和完善,进一步赋能数字经济。
可是,在巨头存量竞争的格局下,定位消费级就要把产品和体验作为第一要素,需要对需求的敏锐洞察和精细把控,这就注定会是一条难走的路。但聪明的企业就得去做难而正确的事情,要在正确的事上磨,下笨功夫。
在围绕如何“高质量发展”的命题下,vivo将差异化的逻辑归纳为三点:在用户最需要的场景做差异化、关注长赛道能力的积累,不断提升长板的长度、以及差异化之后要建立世界第一的能力,让核心能力成为护城河。
作为vivo差异化的王牌产品之一,折叠屏手机正俘获越来越多消费者的芳心。数据显示,在智能手机行业整体低迷的这两年,折叠屏手机异军突起,IDC预测,2023年全球折叠屏手机的出货量将同比增长50.5%,达到2140万台。IDC还预计到2027年,折叠屏和翻盖手机的份额比例将升至3.5%。
其实早在2019年,vivo便明确提出将“设计、影像、系统、性能”4个长赛道作为公司发力的重点,经过几年在底层技术上的战略性投入,vivo在4个长赛道上已经取得亮眼成绩,如当前移动影像技术是兵家必争之地,vivo与蔡司合作,在人像、夜景、运动三个核心场景上,通过自研影像芯片“V1、V1+、V2”、人工智能等底层技术不断在算力、算法上进行突破,在人像、夜景的成像效果上打造差异化优势;2021年,vivo提出“敢于拥抱不确定性,对长线创新进行持续的投入”,成立了致力于前沿技术探索的vivo研究院,以不断锻造底层技术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