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帝到底给猴子安排了什么工作呢?我们注意到石猴为什么要跳入瀑布中去?是因为有猴子说“那一个有本事的,钻进去寻个源头出来不伤身体者,我等即拜他为王。”所以石猴才会乍着胆子跳入瀑布啊,所以说起来推动石猴的直接动机就是他想当猴王啊!所以,当石猴从瀑布安全返回后他自己也就清楚了自己的未来猴生——猴王啊。
众猴听得,个个欢喜。都道:“你还先走,带我们进去,进去!”石猴却又瞑目蹲身,往里一跳,叫道:“都随我进来,进来!”那些猴有胆大的,都跳进去了;胆小的,一个个伸头缩颈,抓耳挠腮,大声叫喊,缠一会,也都进去了。跳过桥头,一个个抢盆夺碗,占灶争床,搬过来,移过去,正是猴性顽劣,再无一个宁时,只搬得力倦神疲方止。
看看,从众猴的动作来看,显然进入这个水帘洞其实是难度不大的,那么为何在之前那么久的时间里没有猴子发现此处呢?这实在是个让人费解的问题。再看这些猴子在见到了新的住处之后的表现,和猴子又没什么区别了,抢来夺去,猴性顽劣,估计石猴这时候看着这场景有点无语,那谁,还记得你之前咋说的吗?。。。
石猿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我如今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寻了这一个洞天与列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众猴听说,即拱伏无违,一个个序齿排班,朝上礼拜,都称“千岁大王”。自此,石猿高登王位,将“石”字儿隐了,遂称美猴王。有诗为证,诗曰:
这里很有意思,石猴开口就是论语里孔子的话“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这八个字不仅仅是石猴对猴群所说,其实也是他自己奉行一生的座右铭,讲信用是石猴一生的追求,因为信用,他排除万难追随护佑唐僧一路排除万难直抵西天,因为信用,他隐匿了自己的师承来历,独自一猴默默承受了自己闯下的苦果,当然这都是后话,但守信重诺是可在石猴骨子里的基因,他的人生成就其实就在这四个字上。
在石猴表述完了自己的意见之后,这群猴子也没有什么炸刺的,直接“拱伏无违”了,可见这群猴子其实本来也是有重信守诺的赤子之心的,就这样,石猴顺理成章的称为了猴群的王!这算不算玉帝给他安排的工作呢?大概算吧。
当上王之后,这群猴子的表现很值得玩味,他们“序齿排班,朝上礼拜”,这里面其实有个礼制的概念在,这显然是教化之后的表现,而更值得玩味的是石猴的称号,他将“石”字隐去了,称呼为“美猴王”!
为什么要将石字隐去?石其实是石猴的本质,他其实并不是猴精,而是一个石魂,也就是石头成精!隐去了石字,其实就是为自己套上了一层伪装,让人不会第一时间了解到他的本源本相!
为什么要叫美猴王?石猴比其他猴子要漂亮一些吗?其实也不见得,之所以叫美猴王可能还在于这个美字的由来,参考石猴开口就是论语,咱们还是从经典中找一找美字的由来,“石猿端坐上面” ,从这一句咱们联想到了《周易》坤卦里孔子的解释“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於四支,发於事业,美之至也。”,看看石猴端坐王座,是不是就是正位居体,自然是美在其中了,所以美就美在这了,并不是说石猴长得多漂亮。另外从石猴毛遂自荐进入瀑布到最终成就王位,他的作为其实都表现出了一些好的品德,比如勇敢、无私、仁爱、信义、智慧等等,某种意义上,美字也是对猴子德行的赞美。
从这里来看的话也能比较清晰的看出,石猴诞生之初就有儒家的核心内在,你看石猴开口就是论语,闭口就是诗词,显然是天生的儒家文化代言人啊,也难怪后来他自称“天生圣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