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南非的古厄加勒斯平原(PAP)。以前就像左图一样,树木茂密,草木茂盛。它是陆生动物的乐园,是原始人类的伊甸园。如今,这里已被海水吞没,变成了面向大海的山洞,淹没了人类活动的痕迹。
连日来,国外知名科研团队对这一地区及其洞穴遗址进行了深入研究。由于他们的发现,我们才知道这里曾经是怎样的动物天堂,孕育了无数生命,为人类祖先提供了美丽的伊甸园。他们的相关研究发表在最近的《第四纪科学评论》上。
科罗拉多大学丹佛分校的人类学家杰米·霍奇金斯向我们介绍:“在冰河周期期间,面向大海的大陆架暴露在外。在这个洞穴遗址的前面,曾经是一片广阔的土地。我们认为人类和其他食肉动物曾在这片土地上东西迁徙,在这里捕猎。”
她和她的团队在该遗址出土了一块距今约15万年前的食草动物羚羊的牙齿化石。对牙釉质进行了碳和氧同位素分析,试图通过这些同位素追踪古生物迁徙模式的踪迹。
我们知道,季节性的降雨会对附近广大地区的植物生长产生较大的影响。冬季和夏季,由于降水指标不同,这些植物的碳13和氧18同位素含量也略有不同。当植物被食草动物吃掉时,就会出现这种差异。在羚羊等食草动物的牙釉质上,科学家们为他们的考古工作留下了证据。
如果我们在羚羊的牙釉质上有不同的碳13同位素含量(也称为δ13C同位素特征),那么这意味着它们所吃的植物也位于不同的区域,这证明它们经历了广泛的变化迁徙,迁徙可能是季节性的。
他们不仅对羚羊牙齿化石进行了这项研究,还对马鹿、野马、跳羚等39种动物的牙齿化石进行了碳13同位素检测。对照组提高了检测的准确性。结果表明,迁徙动物和非迁徙动物之间的同位素特征没有显着差异。这意味着不仅那些不迁徙的动物长期生活在同一地区,就连那些有迁徙习惯的动物也来到这里“乐此不疲”,放弃了迁徙的习惯!
“总的来说,δ13C同位素特征并未指向大多数食草动物进行大规模迁徙的生态模型,特别是在该地区的东西两端,”研究人员在他们的论文中指出。
其实在此之前,已有其他研究得出了这个结论,而本研究验证了早前的结论。研究人员认为,这片平原确实是远古生物的乐园,让那些迁徙的动物安家落户,不再过着四处奔波的生活。
霍奇金斯指出:“这些生物不只是在这里生活。我们现在可以肯定,这里丰富的河系带来了更宽阔的河岸,使动物不必迁徙。这是难得的风水宝地。”
这样的环境不仅是这些单趾或双趾有蹄类动物的天堂,也是最好的环境对于很多其他动物来说,最好的归宿,包括人类。毕竟,这些有蹄类动物的聚集,对于当时以狩猎为生的人类来说,无异于一个巨大的食堂。那些人类的祖先,长期生活在这片平原上,见证着冰河时代周期带来的海岸线变化。而那些早期的人类,无论海岸线如何变化,都能过得很好。
霍奇金斯告诉我们:“在冰河时代周期,当海岸线逐渐靠近洞穴时,人类可以获得贝类或其他海洋资源;而当冰河时代导致海岸线扩大时,那些猎人拥有了丰富的陆地环境。有了这些食草动物四处游荡,猎人就不用再四处奔波了。”
甚至,即使面对可能的世界末日,当地的原始人也幸运地躲过一劫。
这个理论也是来自这个团队,只不过是一些人所做的另一项工作研究人员进行了相关研究。他们发现,即使是在大约7.4万年前那场可怕的世界灾难中,这里的原始人也没有受到太大的伤害。
目前认为,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上的多巴山超级火山(MountTobasupervolcano)在大约7.4万年前经历了一次猛烈的喷发。这座超级火山的爆发,对整个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据推测,许多原始人在这场灾难中丧生。当超级火山爆发时,大量的火山灰会遮蔽天空数年之久,导致全球气温下降,从而导致植物和许多动物死亡。
然而,考古学家在古老的厄加勒斯平原上发现,那里的原始人似乎并没有受到影响,因为考古表明他们在很长一段时间内(5万-9万年前)仍然保持着相同的生存方式和状态.
研究人员认为,如果不是这里温和的环境和丰富的资源为人类提供了栖身之所,那么这里的原始人可能无法生存。即使在全球变暖导致大量生物死亡的情况下,当时的人类仍能获得足够的食物来抵御漫长严冬,重新迎来春暖花开的世界。
然而,人类最终还是没能在这里生存下来。随着气候的变化,这里终于完全被淹没在海底之下,人类不得不离开自己生活了数万年的家园,到其他地区扎根。不管怎么说,古老的厄加勒斯平原毕竟孕育了许多原始人类,为他们提供了一个美丽的“伊甸园”,甚至保护他们免于世界末日的幸存。
虽然我们从未见过古老的厄加勒斯平原,虽然它被深深地淹没在海底,但我们还是要感谢它。如果不是它为人类提供了庇护所,今天的地球将是一个截然不同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