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庆幸施苒的第一反应是这句话,还说了出来,所以没有人来问我:你怎么不说。
来的时候,手里攥着从葛老师那儿退回的检讨书和手机,向教官汇报完,在多人的注目下走过一个个列队齐整的班级。那时铃声还没打响,学生虽然排了队伍,却还嘈杂聒噪,徐艺与施苒说说笑笑,蒋禀低声与隔壁班约球,再没一个话题与她有关,她也没有什么挂脸的情绪,一言不发地归队,折好检讨书,收手机进兜里,对周边热闹置若罔闻。
我在队伍里看着她,有一种事情总算可以结束了的庆幸感,乐观地看向男生列队,却刚好看见靳译肯的目光所及之处。
晨铃打响,教官吹哨,四下喧嚣都褪去,我得以肯定,晨早的事是他做的。
全年级,不管是老师的角度,施苒的角度,甚至龙七自己的角度,都不见得清楚整件事的起因与转折,人人只被八卦吸引而群居跟风,将一个简单的见闻打造成快餐式话题,一传十十传百,成为拉近群体社交关系的最快捷方式,没人会真的去挖实情,就连蒋禀这样共同参与了早餐计划的人,当下也被“在外过夜”这个咀嚼起来更有味儿的信息混淆判断,要来问我一句真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