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胜利之际,国共两党就中国未来的发展前途、建设大计在重庆进行了一次历史性会谈,史称《重庆谈判》。从1945年8月29日至10月10日,经过43天谈判,国共双方达成《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重庆谈判及达成的“双十协定”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和平、民主、团结的希望和曙光,其历史意义和启示是非常重大的。
重庆谈判期间,毛主席用他那高超的政治智慧和斗争艺术,不经意间通过《新民报晚刊》编辑吴祖光,将他创作的《沁园春 雪》这首词在《新民报晚刊》公开发表,这也是毛主席这首诗词首次在报纸上公开登出。《沁园春.雪》在《新民报晚刊》一经刊出,犹如一磅重磅炸弹,一石激起千层浪,重庆十几家报刊纷纷转载,之后又被全国的报刊转载,该诗词发表后有力配合了正在进行的重庆谈判!
全国的进步文人和有识之士对《沁园春.雪》这部作品大加赞扬,都被作品的宏大气势所折服。柳亚子说:“中国有词以来第一手,虽苏、辛犹未能抗手,况余子乎?”;就连蒋介石的御用文胆陈布雷也佩服地说:“气势磅礴、气吞山河,可称盖世之精品。”
实际这首令敌人闻风丧胆的诗词毛主席在1935年就已经创作完成。1935年11月间,中央红军、陕北红军和鄂豫皖北上红军胜利会师,同年12月9日,北京爆发了“一二·九”运动,中国共产党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口号,得到了全体中国人民的广泛响应,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进入一个新时代。1936年2月,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曾于一场大雪之后兴致勃勃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皑皑的塬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气势恢宏、大气磅礴的词。
此词不仅赞美了祖国山河的雄伟和多娇,更重要的是赞美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全体中国人民的革命英雄气概,抒发毛泽东伟大的抱负及胸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