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为民办实事”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它可能是一次耐心的调解,也可能是一次不厌其烦地倾听,还有可能是一次次贴心的服务。
3月21日,春分。孟坝塬上乍暖还寒,乡野阡陌不时飘过料峭朔风。随着一记清亮法槌声响,一起离婚案在峁合村一农家小院开庭审理。
李某是镇原县孟坝镇一位普通农村妇女,十年前与贾某相恋成婚。婚后虽生育一子一女,但夫妻俩因家庭琐事龃龉不断,多年来感情一直不和。李某思量许久,再次提起诉讼,决定结束这段婚姻。
考虑到该案被告贾某上门女婿这一身份的特殊性,且原告需要照顾其患病的父亲,为减轻当事人诉累,办案法官决定带上国徽,与人民陪审员、书记员等人一起下沉服务,变“坐堂审案”为“上门开庭”,将巡回审判法庭开到当事人家中。
一枚庄严国徽,几张简易桌椅,院子里搭起巡回法庭,吸引了双方亲属及附近村民前来旁听。他们目睹庭审全过程,并在法庭允许下,不时插上几句话从中帮忙说合。经当庭审理,李某、贾某同意接受调解。
一方土炕前,挤满了左邻右舍,调解工作紧锣密鼓进行。经过沟通,法官发现被告对离婚并无异议,只是过不了心里那道坎。被告称自己入赘多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认为女方应适当给予补偿。经过法官和陪审员多方开导,贾某最终释怀,摒除心中芥蒂,与李某就离婚事宜达成协议。
“虽然未能调解和好,但双方能心平气和地离婚,做到好聚好散,也不失为一种体面的结局。”谈起该案心得,办案法官如是说。
法官每多走一步,群众满意就多一分。针对村里“这些事儿”,镇原法院聚焦“主动创稳”行动和“铸忠诚警魂”活动,将司法服务的触角延伸至基层治理末梢,以群众看得见的方式将矛盾纠纷源头化解、就地解决,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