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博弈论,最先接触的就是这个经典的囚徒困境例子。关于囚徒困境,各种博弈论的书籍都有不同的版本,但思路都是大同小异的,我简单地科普一下:两个到一个富商家里盗窃,原本只是想搜刮一些值钱的东西就收工的,但很不幸,在离开现场的时候,被警察逮个正着。所以,盗窃罪他们铁定跑不掉的了。祸不单行的事情发生了,警察在现场发现,这个富商已经“领了盒饭”,他们两人有很大的嫌疑,但又没有证据。
沿着这个思路,我们再拓宽一下,是不是只要有机会让两人提前沟通好,那就一定能达到最优解呢?也就是说,两个人在被分开审讯之前,都打好眼色,咱们死活都不要承认啊!不一定!因为,人性是贪婪的,比如警方诱导A说,只要你承认是同伙干的,就可以放了你,一年的有期徒刑都可以免掉。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自由,就不惜出卖同伙;同时B也是这么想的,最终的结果,依然没有改变。
难道囚徒困境,就真的永远无解了吗?办法还是有的,比如说黑手党的介入,如果谁跟警方合作,哪怕侥幸释放了,也难逃一死,因此释放以后,就会被黑手党暗杀。在这种情况下,认账了要么就是当场释放,但被黑手党暗杀,要么就是判无期徒刑;而不认账的话,对方也会考虑到他的处境,他也不想释放后被黑手党暗杀,大家没好处,所以也会选择不认账。在这种情况下,才不得默契地达成最优解。
在战场上,如何能够保全自己的性命?当然是“走为上计”!尤其是跟敌人打仗打得火热时,最好就是神不知鬼不觉地跑路。然而,为什么不会有人这么做?从囚徒困境的角度来分析,如果其中一个人跑路,他的确是有可能活下来。但是,如果整个部队都是这么想,全部士兵都落荒而逃,带来的结果不但是打了败仗,而且有可能全军覆没,所有人都一起“领盒饭”。所以,在战场上早已定好规则,在打仗时牺牲是光荣的,但如果当逃兵的话,立刻就毙掉,而且祖宗十八代都钉上耻辱。在这样的制度下,每一个士兵只能破釜沉舟,勇往直前了。
再回到我们生活中的例子,我们到了公共场所,都不由自主地去连WIFI。如果遇到一个狠人,连上WIFI后,就拼命追剧,下载文件,把整个网络带宽都占完了,有没有经历过这样的场景。所以,还是先下手为强,下次我连上WIFI,也得做一个狠人。作为网络提供者,如何能给到用户最好的体验,不断增加带宽吗?最终的结果,就是限流,也就是限制每个终端连接的速度,确保每个终端都连上平等的带宽。
我们跟朋友出去吃饭聚餐,也有这样的体会,因为是AA制,所以点再贵的菜也没关系,毕竟有这么多人跟我一起分摊整个账单。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当买单的时候发现,AA制以后,平均每个人所花的钱,比自己去吃的要贵得多。这个怎么破解呢?其实很好解决,谁点的菜,谁买单,谁也不欠谁,这就妥妥的完事了。
这时A和B双方怎么抉择?当然是“使坏”获得最大的回报啊,毕竟使坏能获得3份的回报,管他对方没得赚呢!比如说,A真的这么干了,独吞3份,而B就“吃了白果”,内心爽不爽?当然气晕了。这个时候,B就有两种选择,要么就是“老子不跟你玩了”,那么A的回报,就永远定格在3份,不能再多了;要么就是“老子也害你一把”,同时去使坏,双方只能获得1份回报。总之,做了一次笨蛋,也不可能再做第二次笨蛋的了。
前面我分享过“猎鹿博弈”,两个人相互合作带来的收益,是比一个人单干要多。比如说,一个人猎兔子,只够吃4天的分量,而两个人一起猎鹿,就可以每人获得10天的的分量。但如果有一方提出,我贡献比较大,因此我要12份,只留给你8份。这种情况下,你干不干?很多人就会想不开,凭什么你赚得多我赚得少啊?
我们平心而论,比起自己猎兔子,是不是也多出一倍了啊?这就对了嘛!我们只要看自己是不是赚了,至于别人赚多少,你管他这么多呢。除非分配实在不公,他只给你3份,而留下17份独吞,这就不如自己单干了。所以说,在整个博弈的过程中,我们更要关注的是自己的得失,而不是被占了多少便宜。
说到这里,我不得不提到公司的业绩PK。在每个月的开头,老板都会给伙伴们定目标,而定的这个目标远远超出了自己的能力范围,但因为同事都喊出这么高的目标,没办法也只能往天上喊了。如果大家这个月喊出来的目标都如愿达成了,是不是感觉很开心呢?更大的压力在等着你呢,因为下个月领导会逼着你们定更高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