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家成把《情满九道弯》定位为“北京胡同里的青春之歌”。故事以北京的年轻人为主体,随着知青返城、恢复高考、改革开放等一系列社会进程发展,人们向外探索、向内追溯,以家乡与他乡为两个锚点,带来的是对时代潮流与文化“侵入”胡同、传统遭遇现代冲击的思考。其中世事的复杂、多元,人情的纷纭、多变,年轻人在求变与困惑中的成长,是这部剧的新貌。刘家成说,他的创作始终立足于城市历史和城市化的进程,讲述进程之中的人和事,其不变的主题,始终是城市和人的关系。
刘家成:《情满九道弯》虽然写的是北京,但它不是光集中在北京一个城市,还展现了广州、深圳,通过南方北方城市的呼应,全景式地描写了中国改革开放那段轰轰烈烈的历史。从局部来说,《傻春》是描写一家人的情感故事;到了傻柱,也就是《情满四合院》,是一个四合院里的情感故事;再到《情满九道弯》的傻茂,是一条胡同里的情感故事。环境越来越广阔,故事就更加丰富,人物也更加生动鲜活。我们把《情满四合院》那些中老年人的情感故事,变成了热血澎湃的年轻人的情感故事。所以我也老说,这是我们北京胡同里的青春之歌。实际上也不光是北京,从全国来说,也是带有青春色彩的时代故事。
刘家成:适配度,谁最合适。我不会考虑他是不是北京人,更不会考虑流量。在策划拍摄时,我遇到不少年轻演员,但他们觉得杨树茂这个角色要从十几岁演到50岁,对扮演父亲没有自信,担心会破坏自己的形象。我觉得这是白当演员了。而韩东君很早就跟我表态,他不在乎。他拍过一个北京剧,但没播出,我看了那个剧的片段,看他是否具备杨树茂这个角色所需要的东西,比如诙谐幽默、刚强劲儿、爆发力等。我在他那个作品里都找到了,很欣慰。这部戏晚开机了将近两个月,因为东君有一个戏没结束,但我想这样的演员不可多得,我愿意等他。
热依扎对这个剧充满期待,她特别想来,毛遂自荐。我曾想让她试试赵亚静,她说:“导演,我就是奔着叶菲来的,因为叶菲最后也有孩子了,当妈了,跟我生活中一样。”她给我的印象是特别认真,剧本、台词早早就装在脑子里了。她有时候会给我两三套方案,我帮她拿主意。她拍戏克服了很多困难,她还有小孩儿,真的是牺牲了很多。
在创作过程中我们也避免一个“雷区”──这是一男三女的情感故事,但不是一男三女的爱情。杨树茂跟史小娜是初恋,但他们当时对爱情还是懵懵懂懂的。他跟叶菲有种“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感觉,当他心中有了叶菲,就再也容不下任何人,后来他与赵亚静、史小娜的感情都化为了友情。这是对爱情的一种升华,大家都希望对方永远幸福,永远好。我觉得人的观念在变,文化素质、修养、社会阅历方方面面累积起来,能形成这么一种释怀,也挺好的,不是那种分手便是仇人,那太小气了。
刘家成:胡同里都是百年以上的老房子,美术上叫包浆,你看墙皮那种斑驳,漆皮的爆裂,都是风吹日晒,时光的浸染。生活的气息渗透在里边儿,有历史的冲刷和洗礼。通过一个报亭,一部公用电话,大杂院里的私搭乱建,都反映出那个年代的印记。虽然是搭的景,但家家户户冒着炊烟,电视上播着春晚费翔唱的《冬天里的一把火》,有一种生活的气息和质感。
刘家成:我们写这个故事,走了各种弯路。编剧生活在距离九道弯不太远的地方,他就说,那条胡同的名字很有寓意,因为胡同弯弯曲曲,但总有一条路是通的,就像经过磨难后总会走向光明。开拍前三四个月,我去参加一个活动,半路上突然发现,北新桥那条同音的胡同事实上应是“九道湾”。在剧情结尾处,我们进行了一处补全的剧情设计──当杨树茂成长起来、带领整条胡同的人走向更好的生活时,领导为他们送来一幅著名书法家的书法,写着“情满九道湾”五个字。此时让“湾”来寓意经过磕磕绊绊之后的人们终于迎来了可以平稳停泊的港湾,也是普通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所以就点题了。
体验生活,不是接到一个剧再去体验,而是一个人的日积月累。有些导演、演员,有了成功的作品之后,成为精英了,跟观众渐渐越来越远。他们在作品里表现的那种一掷千金,别墅、豪车,也没错,可能他们的生活环境就是这样。但我作为一个描写平民史诗、创造平民题材的导演,不能这样。所以到今天,我仍然生活在老百姓最集中的东城区,我也有一张交通卡,现在换成了手机软件,可以坐公交、坐地铁。我老婆去买菜,去超市,只要我在北京,我一定跟她去。为什么?就是为了观察生活细节,看那些摊贩,看那些买菜的大爷大妈为什么会为了两头蒜跟人吵起来……观察得越多越细致,到作品里便越能够信手拈来。
刘家成:2014年,在《情满四合院》的拍摄末期,我和王之理老师开玩笑说,之前有傻春,这回弄完傻柱,下回咱可以再弄一傻茂,可以由北京的一个大院写到一条胡同,将来再写一条街道,扩展开去──随便聊起的话头儿,就这么继续聊落了地。2017年,这部剧集的剧本初稿已经成型了,但因为档期等原因,一直拖到2021年。优酷的人跟我说,很多观众和网友以及业内的朋友都特别期待你继续创作京味儿剧,你应该守住自己的高地,你是京味儿剧的一面大旗,为什么要拱手让人?我开始思考,确实应该这样做。我跟王之理老师是太好的哥们儿了,我们经常一起讨论,作品怎么才能与众不同,与己不同?“情满”系列是我想出来的,我说咱们既然有《情满四合院》,大家喜欢,那九道弯,咱也改名儿,加上“情满”两个字儿,叫《情满九道弯》。接下来我们要做北京中轴线的故事,配合北京中轴线申遗,叫《情满钟鼓楼》。我们还有一个创意,《情满簋街》,写簋街的发展变化。这些都会继续跟优酷合作。此外,我一直想拍一个以京剧为背景题材的作品,里边儿也要有错综复杂的情感故事和历史故事。
文化是在人身上体现的,北京的风情魅力就在这儿。我一直坚持京味儿创作,是因为在这儿生,在这儿长,爱情、工作都在这儿。所有的感情都包含在里面,已经浸透在自己的骨子里了。我不排除自己会进行其他类型题材的创作,但京味儿文化这一块,永远是自己的创作高地,我随时会回来拍。北京的每一个区域都有很多拍不完的故事,我们不着急,不赶节点,毕竟艺术最终还是靠作品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