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其实很喜欢影片的开场,荒野的庄园、阴翳的天气,密闭的空间,各怀鬼胎的角色…… 这些元素,构建无数推理迷欲罢不能的暴风雪山庄背景框架,它类比于美食界的法师鹅肝、伊比利火腿这类高贵食材——但可惜,食材很好,可掌厨者的功力如同毫无天赋的学徒,把成品弄得一塌糊涂,令人难以下咽。 一个好的推理片,总会有一个逻辑缜密、机智冷静的侦探角色,本片把侦探的标签挂在了律师周扬身上,她似乎提前预料了回廊亭接下来的狂风骤雨,准备好来阻止这场悲剧。 这种设定其实不具新意,古板而常见,但只要情节手法的内核过硬,同样引人入胜,《利刃出鞘》的成功便足以证明这一点。 好吧,能拿《回廊亭》与《利刃出鞘》做对比,确实傲慢过了头。 看到周扬取出日记宣读的时候,我条件反射般地有了一个想法:周律师所介绍的李彤,该不会就是她本身吧? 其一是李彤事件发生在一年前,她哪怕幸存,也绝无可能在这么短时间内成为一名能处理数千万遗产大案的主办律师,这个时间甚至都不具备参加律师执业证考试的资格。 其二是作为一部悬疑片,应该不至如此平庸、狗血以及刻意讨巧,观众但凡看过悬疑片,都不会感受到丝毫的惊喜。 然而不是,编剧在“无聊”上的造诣简直登峰造极,在本身就不具备悬疑、诡计、推理任何要素的无聊剧情上,还硬塞了更无聊的爱情桥段,枯燥乏味,让人昏昏欲睡 我本人并不抗拒在悬疑推理中添加爱情元素,只是它不能破坏整体的悬疑性和故事性,最好是能与剧情主题相辅相成,完美融合,比如《白夜行》,比如《嫌疑人X的献身》,小说甚至把爱情升华成了全文主题,但并不会让人讨厌。 然而《回廊亭》并不具备这样的水准,从主角回忆一年前的事件开始,便充斥着各种令人不适的违和感。
其二是李彤和杜宇的故事,看到两人出场我就在祈祷:不要又搞什么相爱戏码,好歹让我一百多的票价回报点价值,事实上我期望某些编剧不给观众硬塞蟹特,还不如指望我们足球队拿到世界杯冠军。 杜宇亲自来到李彤住处还车。李彤作为独居女生,让杜宇进入自己住所我不多说了,可杜宇却一点也不客气,这个所谓的纯情男人,似乎觉得李彤的家就是他的家,在未征得主人同意前,自作主张地把李彤杯中的液体一口灌下——这里杜宇的表现和《东八区的先生们》里油腻男人的霸道简直异曲同工,凡是接受了义务教育的正常人,都应该不会这么不礼貌。但电影的滤镜仍然把杜宇刻画得如同一朵纯白莲花,丝毫不染淤泥。
然后杜宇住院了,然后又是杜宇对李彤纯情的告白,油腻地说自己要成为李彤活下去的理由,要成为她的光…… 感动吗?没人会感动,除了剧中的李彤。他们爱情的始于莫名其妙,后来李彤所谓的“为爱复仇”,更是让人尴尬到要愤怒离场。 尤其是后来所谓的反转,更是让我明白了,在这部剧中,爱情并不为剧情服务,而是剧情自杀式地成全了无聊的爱情。 程萱和三叔高志的爱情是如此,高先生和林珍惠的爱情也是如此,仿佛在这些无聊的编剧脑中,但凡是对异性,都能爱得死去活来,母猪爱上公狗,鸭子爱上野猫,爱得失去常识认知,爱得突破物种界限。 真心希望某些“恋爱脑”编剧不要再干编剧这一行,多去谈恋爱就好了,他们只适合干这个,不要光占着这个好位置,整天闭门制造垃圾。
当然,电影的宣发是“恋爱脑”女生必看,搞得像是一部“反爱情”片,但这种“反爱情”没有任何意义呀,前期把杜宇刻画得那么高光伟岸,结果在没任何铺垫的情况下,又突兀地说他假扮私生子,利用了李彤的爱与信任,只为霸占遗产。 可就是如此自私、残忍、贪财的一个角色,直到片尾被捕,都优雅地如同偶像剧里的完美男神,大义凛然地声称自己放弃遗产。 其一是既然你不为遗产,那为何还要烧死真正继承人呢?还是说你的真实动机是向气死身在牢狱的母亲,以此作为她未能陪伴你成长的报复——哦,原来你也在复仇呀 其二是既然真正的继承人已死亡,那杜宇又以什么样的身份向高家人争夺遗产呢?因为每个人都以为死在火里的人是你,你哪怕在宣读遗嘱时“诈尸”出现在回廊亭,他们也会要求你做亲自鉴定,这点怎么都跑不了呀,而且关于火场里真实的死者,又该如何向警方解释? 所以,杜宇也别再狗叫了,说的好像自己真的不贪财一样,可实际上他根本就没有继承的资格,不管是谁从哪个角度来说,都是如此,也不知道编剧脑子里到底装满了什么,看来让他们懂点生活常识,比某些老板不给人画饼要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