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今日热搜榜

这是多少个晚上的铁锅炖,乱炖出来的友谊 | 对话《黏人俱乐部》主创_澎湃号·湃客_澎湃新闻

频道:搞笑电视剧 日期: 来源

20年前掉进冰窟窿里的人被时光封印?

《黏人俱乐部》的每一集都在以意想不到的姿势震惊大家。

这里不仅有“摇滚教母”梁龙,有大家熟悉的东北姐妹李雪琴,还有音乐人热狗、气运联盟,有喜剧人潘斌龙、张子贤,有戏骨刘桦、英壮,有跨界短视频达人老四、百乔……

在这个带着“东北乱炖”气质的喜剧里,“没有科技,全是狠活儿。”

连它自己都在片头曲里吐槽:“这什么片子!”

故事发生在北京南城的“御衣胡同”里,东北姑娘雪琴背着行李来到了父亲留给自己的一套房产,结识了“黏人俱乐部”里的四个租客。大家为了拯救“凶宅”、拿到胡同拆迁款一起“整活儿”,引发了一系列奇幻又爆笑的胡同日常。

《黏人俱乐部》以一种奇奇怪怪的调调儿出现在了观众面前,但就是这种“调调儿”莫名地吸引着大家想要不断看下去。

“这个剧永远不知道他要干什么,永远给人一种惊喜。”

2020年的一个晚上,梁龙和小伙伴们如往常一样“云聊天”,越聊越嗨——要人有人、要活儿有活儿,何不一起做一个有趣的、独特的喜剧?

把时间再往前推,这帮人曾闲聊出来一个内容策划——“帮雪琴搞对象”。

在这个基础上,现成的人物关系有了,《黏人俱乐部》的雏形呼之欲出。

“在一个看似没有正事的行为中,干了一个自认为还是算是正事的事儿。”梁龙笑道。

随后一个又一个的“黏人成员”,被梁龙“拉下水”。

“梦想的种子埋下了,但在屋里自嗨没有用,必须要有一个果断务实的人去推进这个事。”担此重任的,正是奔跑怪物的老板、同时也是梁龙多年好友的高航。

高航的加入,确实让这个本来模糊的idea逐渐具象化,找编剧、找导演、找平台一气呵成,这事就此真正变成了一个「正事」。

曾经跟梁龙有过一次合作的蒋佳辰,最初以听众的角色参与了一次《黏人》的剧本会。

“我当时听了一脸懵,但是觉得这事特有意思。音乐、奇幻、喜剧这些元素我不能说是擅长,但非常感兴趣、非常喜欢。”

结果散会的时候有人提了一嘴,我们这个戏现在还没定导演,蒋导是不是感兴趣?

钮继新告诉叨叨,这部剧最早界定的关键词是「东北喜剧」。不管从策划中红绿搭配的元素、人设的措辞与喜感、再到几乎是全员东北人的主创构成来看,都是一部标准的东北喜剧。

同时,梁龙和高航专业的音乐背景,让「音乐特性」成为了《黏人》贯穿始终的重要元素。

「剧圈音乐天花板」奔跑怪物,背靠其音乐版权优势,为《黏人》打造了许多量身定做的音乐作品,像《黏咖啡》《小柒》等作品都在叙事和情感传达上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这来源于梁龙等核心主创的坚持。“人生就是很奇怪,看似顺理成章,但其实又很魔幻。这个剧通过给大家开点脑洞,给生活多一点空间,生活不就变得更有趣了吗?”

到现在,钮继新都觉得这是一部非常难以定位的项目。这种「难以定义」,在决策层面,既是风险,也是机会。

但他认为,鉴于牵头人梁龙和高航都属于音乐圈的人,“摇滚精神”同样存在于这部作品当中,「难以被定义、拒绝被定义」也正是《黏人俱乐部》想要表达的内核之一。

和剧中的“龙哥”一样,这几年刚刚开始和影视有了接触的梁龙,在这个项目的整个筹备过程中也属于“灵魂人物”。

平时就爱四处张罗的梁龙,在私下里东北老大哥的气质尽显,主打的就是一个「敞开聊」,“也不能天天聊剧吧,互相吹吹牛、活活稀泥,默契不就聊出来了么!”

在《黏人》的“飞行嘉宾”这块儿,说是拉来半个娱乐圈进行客串也不为过,一帮混搭的嘉宾一个个以意想不到的形象出现在了《黏人》里。

被问及到底是什么魔力吸引到了他们?“就是友情PUA呗!”梁龙开起玩笑。

但梁龙和高航也坦言,比起“人情”,《黏人》的吸引力才是主要原因,“很多演员们都觉得这是件有意思的事,因为以前没有过这样一部作品,他们并没有把它当成一个活儿去完成。”

一个“火腿好吃,但这玩意就是贵”的玩笑,让高航第二天直接搬来一整个火腿。梁龙朋友圈直接“炸掉”,见多识广的明星们也都在下面留言:“就想问你们到底是个什么剧组?!”

这样的剧组呈现出来的喜剧效果必定是自然又令人信服的。对于导演来说,这种“人物带故事、人设先行”的影视化创作有着不小的难度,但成员们之间得天独厚的化学反应又为其创造了一个天然的土壤。

“在休息室对词的过程中,演员们创作热情高涨,什么梗啊、段子全都出来了,也带来了喜剧中非常重要、可贵的元素——即兴。”蒋导回忆道。

剧播之后,尽管已经过去了这么长时间,大家还维持着一个令人不可思议的亲密度。每次有新朋友加入“黏人er”们的聚会时,都有人问“你们是怎么做到一个戏拍完,还能维持这么好的友谊的?”

梁龙透露,《黏人》剧组的微信群到现在还在活跃。比如编剧高翔每天关注着剧播的情况,上回在群里谈到有网友批评《黏人》,他直接给人留言说“对不起”,“当时我们在群里看到这事的时候,都乐得不行。”

就在前几天,梁龙还跟老四开玩笑:“后台的事儿如果编出来,又是一个剧。”

钮继新看到这帮人的创作状态都认为他们“自然地不像演的”:“这是多少个晚上的铁锅炖和喝酒乱炖出来的友谊啊……”

在黏人俱乐部这个地方,每一个人都有一段过往。

龙哥是一个“人到中年,一事无成”的摇滚歌手,一个多少有些不负责任的父亲,也是一个创业失败的酒吧老板。

但他有着执着的音乐梦想,在内心中为自己在子女感到愧疚,也总在关键时刻将黏人俱乐部的成员们“拧成一股绳儿”,担起“大哥”的责任。

钮轱辘·韵斗儿看起来像是个游手好闲的“败家子儿”,但“家族传承人”的身份也给他带来很多无奈,第三集他与二舅的故事成为了该剧泪点最密集的桥段,不少观众就此“垂直入坑”。

其他人也都有着自己的牵绊和遗憾,雪琴的父亲、老四的大哥、老崔的初恋女友,一段一段的单元小故事,构成了黏人俱乐部里丰富多彩的鲜活群像,在欢笑当中治愈着大家。

正如《黏人俱乐部》的slogan——「对生活笑一个」,“给大家充充电、带来一种积极向上的情绪和能量”就是《黏人》作为一个喜剧最终想要给传达的理念。

在形式上,带有温暖治愈气质的《黏人》则有着明显的情景喜剧的特点。

从主演到“飞行嘉宾”,大家在剧中都扮演了自己的角色,“有一种破次元的感觉,但实际上就是打破影视剧的第四堵墙,让观众有一种「亦戏亦生活」、「亦真亦幻」的感觉。”

《黏人》还在情景喜剧的形式上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索和创新。

剧中体现了不少互动感和游戏性,再加上演员的跨界混搭,都让《黏人》散发一种「综艺剧」的气质;又同时在情景喜剧中加入了影视剧的视听手法,“包括蒙太奇、声光色、特效、高速镜头等等,都是传统情景喜剧无法做到的。”蒋导谈道。

近几年,国内的情景喜剧大有重新崛起之势。

去年同样出自爱奇艺芝麻荚工作室的《破事精英》获得了豆瓣7.7的高口碑,刚刚完结的《今日宜加油》更是以豆瓣8.2分直接刷新了这几年情景喜剧的口碑天花板,似乎都给国产情景喜剧带来新的希望。

再到《黏人俱乐部》的出现,情景喜剧的春天是否要卷土重来,一直是行业内颇为关注的问题。

情景喜剧不断获得观众的正反馈,首先证明了市场上对于喜剧的需求仍然是非常高涨的。

但在钮继新看来,行业内“成型的供应链”“稳定的孵化过程”的缺位,仍是喜剧赛道上最大的创作难点。

从爱奇艺“喜剧共创”理念的角度出发,《黏人俱乐部》展现了一定“团队一体化”的特质,自然而然地从剧本、导演、演员层面具备了一定的创作条件。

在这个意义上,《黏人俱乐部》是一部探索性、创新性的作品,一个“小而特”的项目,也是平台寻找、孵化新一代头部喜剧的一个必经之路。

原标题:《这是多少个晚上的铁锅炖,乱炖出来的友谊! | 对话《黏人俱乐部》主创》

关键词:破事精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