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今日热搜榜

赢在撒哈拉

频道:动画电影 日期: 来源

2月13日。S2-1机组电焊工汪大有收住最后一点弧光,脱掉面罩,不由自主的攥紧拳头,享受着胸口触线的喜悦。太阳逐渐收敛灼热,晚霞绚烂了西边的天空。辽阔荒凉的撒哈拉沙漠瞬间安静下来。

我们赢了,赢在哪里?一条黑色管道起伏绵延,隐约消失在遥远的天际。似乎诉说着昔日兄弟们近六百多个辗转千里的日子。

2021年7月25日,尼贝管道70公里试验段开工。早晨,东方初现鱼肚白,天空繁星如海。机组营地灯火辉煌,车灯闪烁,机组列队,整装待发,今天的班前会也是动员会。

“开好局,起好步是关键。这一战只许胜利,不许失败。”项目经理邓小武语气坚定。自打踏上尼日尔的土地,他就没想过得“第二”。

“试验段对于S2-1机组来说,是士气战,荣誉战,也是存亡之战。”作为全线首个开工的机组,每一名员工感到压力的同时也充满自豪。“开工即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信心与决心建立在国内先后两次,持续半年的刻苦练兵,并以29张一级片的全优成绩,通过第三方检测考核的基础上。

回想当初,李宁宁,曹召强,牟旭龙还是“愣头青”。可现在,他们早就是焊接工艺的全能型选手。仨人是打底、填充、盖面的“铁三角”,角色无缝转换的 “黄金搭档”。作为资深的焊接技师和这个机组的带头人,陈润宇心里有底,他相信机组这一群年轻人,已经到成熟和“靠谱”的时候了。

“我还想看看,这个记录能保持多久。”看到眼前的成绩,业主总监王永峰对下一步工作既有信心,又满怀期待。

一次焊接合格率98%!百口磨合的好成绩,再次让机组员工信心大振。这之后,机组提前12天完成70公里试验段焊接任务,以99.3%的一次焊接合格率再创记录。随后,机组更是连续15天,908道口(11.3km)无返修,不负众望地打响了全线主体焊接施工第一枪,唤醒了沉寂十年的大漠荒原。

如果说试验段是S2-1机组的小试“牛刀”,那么500公里管道沿线的辽阔荒漠,则是公司自信“亮剑”,驰骋疆场的大舞台。

“晚上烤肉串,包饺子!”试验段成功的欣喜挂在每一张年轻的脸。

S2-1机组的小伙子们,脱掉散发着烟熏火烤味道的战袍和汗渍斑驳的工装,洗了个痛痛快快的热水澡。一头扎进机组厨房,迎接他们的是简单而有仪式感的聚餐。

三个多月以来的压力在此刻得以释放。但他们心里清楚,明天又是新的开始,试验段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目前,8名焊工的小机组配置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万一有个头疼脑热的“掉链子”,对进度的影响也不言而喻……

其实,改革机组配置一直是项目部核心层最关注的焦点。试验段的工作,暴露出计划2个小机组配置的“隐患”。项目管理人员少,当地设备车辆租赁难,疫情影响焊材供应量渠道不畅,武装安保力量不足,工作上显得有些“紧凑”。

一天早晨,项目总工程师彭聪跟着机组一同启程到了现场。随着第一根焊条被点燃,彭聪和机组技术员宋艳星,电焊班长王永,焊工张书军一起进入了被烈日笼罩的工作状态。他们心里默默测算每道焊接工序的时间,记录统计,交流着焊接过程中影响速度的因素和规避措施,记录纸上,滴滴汗珠记录着他们的付出。

宁可一枝独秀,不求遍地开花。经过彭聪等人的实地调研,在大量数据的分析下,项目部决定暂缓第二个机组进场,以优化现有焊接机组,确定10名电焊工单机组配置。这样一来,人与人,人与机械设备之间的配合默契度就显著提高了,焊接工序间歇也被压缩到了最低。

第二步,是着手推行大机组制。项目部将综合、焊接和防腐整合成一个大机组,由“一套机组班子”统一平衡调度。同时辅以市场用工和工程分包属地化。项目部逐步形成了以主体线路焊接为龙头,带动防腐、综合、试压连头等工序的管理格局。

科学的组织下,直到同台竞技的两个局内公司焊接开工时,S2-1仍是唯一奋战在全线1275公里线路上的机组。而此时,机组的线路主体焊接已突破200公里,一次合格率99.48%,220公里节点目标正不断逼近。

“兄弟们, 劳动竞赛,工资不耽误,还有额外奖金,发证书,这回赚到了!”祝晓凌的一句话,激起了机组的“千层浪”。

“PK赛输了,丢人,也丢士气。是骡子是马,咱拉出去溜溜,打赢这场劳动竞赛,是咱们的最终目的!” 张书军信心满满。

斋月过后,机组的进度稳步提速,像是完成着一场“热身”。说起竞赛的事,焊接人员掩饰不住对冲刺的兴奋。可在机组负责人邢国强心里,既有欣慰,又有压力。

开工以来,机组员工每天两头不见太阳,来回颠簸4小时沙漠路,一旦赶到工地,便要忍受高温,暴雨,沙尘,蚊虫的侵袭,可从来没有人抱怨过一句 。看看全线参建的三家主体焊接单位, 19个参赛机组里,几乎没有一个“软柿子”。要和兄弟单位同台竞技,技术上的差距微乎其微,小邢的压力确实不小。

就这一声招呼,所有电焊工齐刷刷地放下了手头的事儿,走向了检测评片室。他们一边查看返修缺陷,归类划分,一边分析研究,连夜制定整改措施。

小邢说,“工程质量安全是天大的事儿,一点不能含糊。”在全体机组人员的共识下,大家及时调整纠偏,很快走出了焊接缺陷带来的阴影,EPC项目劳动竞赛6月和9月“优胜机组”荣誉称号也被收入囊中。

只要站起来比倒下去多一次,就是胜利,但胜利背后的坎坷艰辛只有自己知道。

汪大有在日记中写道:“有一种战斗叫忍受,有一种胜利来自于煎熬。今天风格外大,眼前,模糊到只能看见一百米左右的距离,眼睫毛、眉毛都染上土黄色。任凭风沙吹打着身躯,隐隐约约能看到一点太阳的微光,就像漆黑的夜晚,总有一束光指引前进的方向。一头钻进防风棚,焊接依然加速前,一刻也不曾停歇…..”

机组员工曹召强这样回忆那段时光:一天中最难捱的是下午一点到四点这一段时间,地表温度接近70摄氏度,无遮无拦的沙漠热浪滚滚。只有多喝水缓解冒烟的嗓子,还不能喝凉水,冰水,只能喝凉白开,加点淡淡的盐。汗滴一个珠接一个珠的从额头落下来,砸在沙土上,腾起一小股白烟。我和汗水都没有办法停下来,我相信付出越多,收获越多……

在辽阔无垠的撒哈拉沙漠,S2-1机组用汗水书写出一组湿漉漉的数字:单机组10名电焊工,597天,38212道口,462公里,一次检测合格率99.32%,完成全线主体焊接量的36%。并以月焊接工效超全线线路焊接平均值近5公里的绝对优势。一骑绝尘,领跑全线。在管道局工会开展的“奋进尼贝管道新征程,创建一带一路新典范”劳动竞赛中,连续获得2022年10月-2023年2月“优胜机组”荣誉称号五连冠。

看着劳动竞赛中的骄人战绩,邓小武感慨道:“咱们赢了,赢在一个团队一股精气神,不懈怠。赢在一场胜利一个新起点,不满足。赢在一步跟着一步朝前走,绝不后退!”

关键词:撒哈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