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族传统服饰,出现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这立即引起韩国政界和民间的“批评”。
甚至是古代高句丽的历史等,但其墓葬壁画,体现了中国对韩国文化的影响。
韩国以前是中国的附属国,它通过“拿走”中国文化来彰显其软实力,并初显成效。
为什么会出现此种情况?这还得从中国文化对韩国的影响说起。
如借鉴中国的文字、艺术、宗教和行政机构管理模式,它并将此进行了本地化的转换,形成了独特的韩国文化。
虽然韩国不太愿意承认这一点,但各种史料和现实,使韩国人也痛苦地意识到:他们的文化的确受中国文化影响深远。
从历史上来看,周朝时,箕子率众败走朝鲜半岛,建立了自己的王朝。
汉武帝曾在该半岛北部设郡,人员的迁入、郡府的管理和文化的效仿,这些都来源于西汉。
这对该半岛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特别是鼎盛时期,唐朝的开放,也乐于吸收其他文化的思想,如佛教的传入。
影响是双向的,唐朝也借鉴了来自其他国家的文化。
当时,唐朝的资金、文化、军事和农业技术,都开始大批量地流向韩国、日本和越南。
即使在15世纪,该国创建了自己的文字体系。
到19世纪初,它的儒学大家们,还是通过汉字著书立传。
韩国一直采用儒家思想,借鉴中国古代社会的治理制度,作为国家和社会治理的指导原则。
韩国也借鉴和采用了,中国的服饰、发型、美学、音乐形式、家具和建筑风格等内容。
至今,在其国内保存的史料和实际物品,都是最好的明证。
中韩两国在文化方面的争执,其实,从本质上来说,这是一种民族主义的体现。
太多的韩国人从骨子里认为,他们和中国相比,是落后的。
而韩国历史的发展,主要是在中日的影响和介入下发展的。
故此,韩国一直期冀,自己的民族和文化是独立的。
除了经济效益外,还增强了韩国的软实力和文化外交。
还是防弹少年团访问白宫,韩流文化在全球的流行,促使其国家在多项软实力指标上,名列前茅。
而且,在韩流文化的影响下,传统文化也逐步成为其对国际具有吸引力,以及有助于塑造其他国家对韩国看法的“有力武器”。
如果承认了,那就是“文化的盗贼”。
普通民众多因错位的民族自豪感,而拒绝承认借鉴或借用中国文化。
但从官方来说,他们更多是从国家利益和国际影响力出发,而予以否认。
韩国基于软实力,而非军事力量提升的国家安全、文化外交、经济繁荣、国际声望和影响力、自豪感等,均会因此而全面“塌陷”,这对韩国来说,是致命的打击。
中韩本来就有悠久的历史渊源,且联系密切。
虽然历史责任感让中韩两国之间产生了文化争论,并影响了两国关系。
但从另一个角度,这也表明了两国之间有诸多的重叠和融合。
韩国的做法的确令人不齿,但从深层分析原因后,这不得不引起所有中国人的警惕。
一方面,因为这种文化之争,已带来实实在在的结果。
如2021年,韩国历史剧《朝鲜驱魔人》播出两集后被取消。
原因就是该剧使用了中国式的道具、饮食方面也提及了中国的月饼和皮蛋。
据说歪曲了韩国历史,遭到韩国人的普遍抵制。随后的江原道“唐人街”建设计划,因民众抗议而被取消。
另一方面,软实力本身源自,一个国家的实力和社会民众的信心。
韩国官方也希望可以积极参与,并帮助将该国的各种文化,转化为真正的软实力。
社会文化、经济和国家发展,尽管三者之间的关系,还不甚成熟。
但韩国在推进其吸引力和影响力时,这些因素可能会进行叠加,成为韩国的对外战略。
中韩两国民众,经常会援引各自的千年历史,作为其身份认同的依据。
这也是各自基于民族和国家的使命感,只是韩国采用的方式,有待商榷。
事实上,正是各国之间的文化借鉴和转化,这才有了当今世界丰富多彩的文化盛宴。
中国文化的优势和值得尊敬的大国地位,在韩国看来,可能会被视为威胁。
所有中国人对此必须保持警惕,透过具体的事例,看到韩国官方和民间,对待中国日益增长的消极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