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今日热搜榜

基础强 环境优 人才旺 从《流浪地球2》看高新科创

频道:科幻电影 日期: 来源

3月12日,《流浪地球2》累计票房突破40亿元大关,成为国内影史上第10部跻身“40亿”元票房俱乐部的电影,电影官方周边众筹金额更是在短短几天内突破亿元,创造了中国影视IP周边衍生品众筹金额新的纪录。“说句玩笑话,我们的产品也算是电影的衍生周边,就是体积大了点。” 走进位于济宁高新区的济宁萨奥机械有限公司,产品展示区内一辆《流浪地球2》同款灯车被摆放在显眼位置,一旁的电影海报上正是灯车在剧组使用时的“UEG”涂装。“我们这款灯车不仅出现在电影中作为道具使用,更是在拍摄现场作为照明灯具,可以说银幕内外都有咱们济宁制造的身影。” 萨奥机械总经理韩广非颇为自豪,为支持“老乡”郭帆的电影,萨奥机械先后提供了移动照明灯车、小型挖掘机等价值百万的设备。

2月14日,总投资3.5亿元的山推股份国四产品生产线技术升级改造项目开工建设,新增各种高端、智能化工艺装备150台套,标志着企业在向高端产品挺进的征程上又迈出坚实的一步。而作为在国内乃至世界工程机械领域享有盛誉的领军企业,山推股份以创新驱动为核心,以“智能化、自主化、信息化”三化为支撑,正完成从“工程机械主机制造生产商”向“一体化智慧施工解决方案”供应商、从传统工业制造销售模式到数字化施工服务模式的转身。

巨头转身的动能,来自于强劲的科研支撑。由智慧工程大数据中心、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智慧施工试验场、专家学术交流中心等“模块”组成的山推智慧施工研究院,让企业研发力量握指成拳。全球首台纯电推土机DE17-X、国内首例纯电装载机-LE56-X2……自主开发的盘古、轩辕、昆仑三大智慧施工平台和辅助施工、遥控施工、无人施工和智慧施工四大系列产品的推出,为客户提供从主机供应到施工服务一体化智慧施工解决方案,正潜移默化改变着企业发展的底层逻辑。

在山东鲁抗医药101车间,两台具有贴标三期检测功能的高速不干胶贴标机正在快速运转。新智能化设备的运用不仅使生产效率提升了50%,所需的工作人员也由原本的6人减少至2人——这是鲁抗医药实施企业智能化升级、数字化转型创新的一个缩影。通过对生产车间、质检、研发、物流中心等进行智能化升级改造,鲁抗医药实现了生产的全过程控制,达到了“数据全融合、状态全可视、业务全可管、事件全可控”的管理目标,企业人均劳动生产率和人均营业收入分别提高了45.77%和60.92%。

2021年8月,一架名为“大白鲨”的无人机,从上海出发,飞到浙江舟山,装载梭子蟹、大黄鱼等20公斤海鲜后,再从舟山飞回上海,总航程近200公里,单程用时仅一小时,这是国内首次通过固定翼无人驾驶垂直起降飞行进行岛链物流。据测算,本次航行每公斤运输成本仅为3-4元。执行运输任务的工业无人机“大白鲨”,从零部件到本体,都是“山东制造”。

走进位于济宁高新区的顶峰航空科技生产厂区,一架架具备垂直起降、大航程、高航时特性的航空器让人眼花缭乱。“济宁高新区是业内知名的高端装备制造聚集区,产业基础雄厚、各项配套较为齐全,给予了我们很强的发展信心。”山东顶峰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龙翼航空董事长王悦来告诉记者,除了雄厚的产业基础,济宁高新区良好的营商环境也是吸引企业落地的重要因素。作为高新技术行业,企业对技术员的要求比较高,市面上也很难找到对口的技术工人,得知企业“招工难”后,济宁高新区相关部门立即行动起来,企业和济宁技工学院达成了用工协议,解决了企业50多人的用工缺口。

在位于山西的一座大型矿区,煤矿工人正在800米深处的作业面紧张生产,来自地层深处的高温将作业面的温度抬升到30℃以上——以高温高湿为特征的“井下热害”对作业人员的健康造成较大危害,而一旁的一体化散冷装置如同一台小空调,将环境温度、湿度控制在舒适范围,在降低人体疲劳度的同时提高生产效率。“我们的井下热环境治理冷媒驱动一体化散冷装置就是针对井下热害专门研发的,具有体积小、出风量大、制冷效果好等优点,而且是通过冷媒实现散冷风扇的自驱动,不需额外的电力推动,大幅度提高了产品安全性。”济宁江泰液压有限公司总经理江继营告诉记者,企业之前主要生产液压管件,为本地工程机械企业做配套,2016年,江泰液压成立子公司山东优创矿山科技有限公司,开始拓展煤矿掘进设备配件的生产和井下降温制冷工程的设计和制造,开始进行转型。“这个过程中,无论是在企业注册、审批还是政策、资金扶持方面都得到了相关部门的全力支持,也让我们更加坚定了转型升级之路。”江继营告诉记者,目前,企业产品已经在国内多个大型矿区得到应用,经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组织专家对项目进行了科技成果函审鉴定,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为企业发展构建服务体系、搭建政策“暖棚”,近年来,济宁高新区持续释放体制机制改革红利,以优良的营商环境助力企业发展壮大、向上攀登。通过推行政务服务标准化,建立了“企明星”和“跑小青”帮办代办团队,打造出政务服务“3456”新模式,成立“青·帮办代办”中心和街道园区企业服务工作站,打造出“跑小青”服务品牌,为辖区企业群众提供区、街、园三级联动、保姆式精准化服务,政务服务好评率达到100%;创新推出了“283区域评”新模式,区域评估作为全面开展区域评和“多评合一”的先进典型,被纳入全省工程建设审批制度改革省市联动攻坚重点任务清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 “一码通”持续优化流程服务体系,在全省首创并推广使用集“一码集成、一码审批、一码核查、一码管理”功能于一体的“一码通”系统,实现项目申报“零材料”,全链条申报材料减少了37项,压减率27.61%,供电报装申报材料压减率100%;深化“放管服”改革,打破地域阻隔和信息壁垒,与省外21个省270个地区、省内16市165个单位开展“跨域通办”合作交流,不断扩大跨域通办“生态圈、服务圈、移动圈”,政务服务便捷度和群众获得感显著提升。

“我们的研发团队成功吸收‘科技副总’为主要研发成员后,根据PLA发泡材料性能添加了多种功能性辅助材料共混改性,改善了PLA的发泡效果,并保持了PLA所特有的可完全降解性能。科技副总的加入为企业的研发团队注入了新鲜血液,提升了企业的整体研发实力。”对于山东通佳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勇来说,来自本土院校的科研支持,让企业在研发创新上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而对于担任通佳机械“科技副总”的济宁技师学院教师薛贯鲁来说,则是一次难得的实践机遇:为企业现场解决技术问题5项;利用学院济宁市金相分析重点实验室,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失效分析问题10余项;针对企业招工难问题,积极与学院招生就业处联系,成功为企业招工30余人,开设了机电一体化、数控加工、电子商务三个通佳机械冠名定单班,共建了一个实习实训基地;积极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及企业员工技能提升等培训工作,切实解决企业招工难、企业员工技能提升难的现实问题;联系清华大学、西安光机所等高校院所共同开展企业技术攻关活动,为企业科技创新牵线搭桥。

关键词:流浪地球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