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电影是一门集体创作的艺术。但在一部电影的开头,通常会打上“某某导演作品”的字样。因为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导演是一部电影在各个艺术层面上最重要的策动力量。每逢大师的诞辰或忌日,分享会(公众号:电影分享会)会分享他们的佳作或合集来缅怀这些影史上伟大的人物和作品。今天是大卫·里恩的95周年诞辰,分享会为大家带来了十部他的作品,向这位“最伟大的英国导演”致敬。
从影四十多年,大卫·里恩只拍摄了16部影片,但获得奥斯卡提名竟达56次之多,共获得27项金奖,他本人七次得到最佳导演奖提名,两次获奖,被称为“英国电影界的泰斗”当之无愧。
大卫·里恩出生在伦敦郊区并不富裕的家庭,他的父亲是一名会计师。里恩小的时候学习很糟糕,读和写都有些困难。1922年,14岁的里恩未能通过普通学校的入学考试,只好凭借父亲的关系进入一所教会学校。
这期间,里恩对自然和摄影的兴趣日渐浓厚。可贵的是,学校允许里恩去电影院看电影,这为里恩带来了绝佳的学习机会。
一开始,里恩只是一个负责拍场记板的助手,直到1935年,里恩为《永不放弃》剪接,正式开始了职业生涯。
1943年,里恩开始独立执导影片,摄制了反映中产阶级生活的影片《天伦之乐》。这样里恩进入了早期的创作阶段,这一阶段他的作品具有浓郁的英国民族特色,尤其以改编文学名著见长。
1946至1948年间,里恩又将狄更斯的《远大前程》和《雾都孤儿》搬上银幕,把英国民族特色发挥到极致。《远大前程》被誉为历来根据狄更斯小说改编而成的电影中最为出色的一部,导演和摄影均有一流水准。
1950年代中期开始,里恩的风格为之一变,他走上拍摄国际型巨片的道路,专拍“跨洋电影”(即兼顾大西洋两岸英美观众双方口味的电影),《桂河大桥》是里恩功成名就的转折点,最终也使他成为好莱坞发展史诗巨片的功臣良将之一。
此后,里恩几乎每五年才推出一部电影,选材和构思极为慎重,每部都是具有国际影响的上乘佳作。1962年,他再度拍出了传奇史诗巨片《阿拉伯的劳伦斯》,而且又一次囊括了7项奥斯卡金像奖。
1990年,美国电影学院为垂暮之年的大卫·里恩颁发了终生成就奖。1991年温暖的春天刚降临英国,癌症的长期折磨却令这位老人奄奄一息,就在《诺斯特罗莫》开机之前,里恩长辞于世。
大卫·里恩的电影与一个词紧紧相连,那就是“史诗”。史诗无疑是我们这个时代最泛滥成灾的概念之一。大量的使用导致这个词本身也变得廉价了。
史诗在英文里叫epic,来自于希腊文epos,本义是:语言,歌曲。尽管对于史诗的定义千差万别,但万变不离其宗。指的是有一定长度的、反映一段历史记忆的、庆祝一个或几个英雄人物事迹的口头或书面叙事。引申为一系列值得被当做是史诗的动人事件。
史诗电影同样有这样的几个特点。首先是长度,180分钟是起点。大卫-里恩的史诗片大都超过200分钟。对于史诗电影来说,长度不是问题,问题是怎样利用长度。
其次把人物置于历史的大背景之下展开叙事。大卫·里恩的电影,背景都悬在严重冲突的地区和时期,例如:一战时期的中东(阿拉伯的劳伦斯)、二战时期的缅甸(桂河大桥)、革命和肃反时期的苏俄(日瓦戈医生)、复活节起义前后的爱尔兰(雷恩的女儿)、英国统治时期的印度(印度之行)。
第三点当然是英雄人物。大卫·里恩的史诗,都在塑造一个或多个英雄,他们虽然处在重重危机的大环境下,经历个人生活的小危机,并且都具有各自的缺陷,但依然能够放射出人性的光华。塑造“带有缺陷的英雄人物”,这是大卫-里恩的坚持与创造。
影片讲述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刚结束,吉本斯一家搬到了郊区的一所漂亮房子里,讲述这一家人的中产阶级生活,二战的到来,他们平常的日子遭到冲击。
电影关注吉本斯一家的日常琐事,将时代洪流中的标志事件如经济萧条,政局变动等关键时间点置后。重大背景事件的描摹也成为里恩后来作品中常用的手法。
大卫·里恩在影片中特别注重刻画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对制作和场面的要求也极尽苛刻。
影片对“二战”后英伦的市井人生刻划入微,两位成年男女爱护家庭,但对平庸生活中难得擦出的爱之火花也难以割舍,静谧而又充满激情的情绪造就了这部饱含浓烈伤感的爱情电影佳作。
影片改编自英国作家查理·狄更斯的同名小说。讲述了孤儿皮普在无意中帮助了一位含冤被陷的逃犯六年后,受到一位不愿透露身份的人士资助进入上流社会,结果却在即将成为上等人时理想破灭的故事。
影片忠实地再现了原著的主题和人物性格,它讴歌劳动者的朴实忠诚,鞭挞有钱人的自私冷酷,还对知恩感恩、忘恩负义的品格予以表现。它描写了皮普想当上等人的理想的幻灭,深刻再现了世态的炎凉。
该片以小说为蓝本,结合导演对作品社会现实的理解并成功运用电影语言中的特殊技巧,真实还了原著的精神与风格。同时,在人物塑造上对原著进行了再提炼,更加突出了主题思想,适应了电影语言的要求。
大卫·里恩的大胆艺术创新和严谨、细致的拍摄手法,使他在这部片子的艺术创作上达到一个高峰。
他的改编,不仅用影像为观众再现了19世纪英国下层群体的生存状态,也在电影视野中带给读者同原著一样的思考,不仅探讨一个时期和一个民族的不公现象,也探讨了由于社会本身制度环境所造成的残酷现实。
本片为《相见恨晚》的姊妹篇,也在许多方面与后者形成对照。《相见恨晚》中,两个已婚男女之间短暂纯洁的爱情故事,在单调朴素的火车站茶室和郊区街道上演,并且最终受挫。
《深情的朋友》则时跨多年,讲述了一对情人的故事,他们穿梭于瑞士阿尔卑斯山壮丽的山峰和伦敦上流社会的光鲜亮丽之间,每一次相遇,他们的激情都得以重新点燃。
《桂河大桥》是20世纪50年代英国最著名的电影之一;壮观宏伟的场面使得该片成为最成功的战争史诗片之一。
影片冷峻地表现出战争带来的荒谬性。影片最后桂河大桥被炸毁的碎片漂浮远去的场景成为战争电影的经典镜头。
《桂河大桥》借用战争的题材阐述哲理,表现了东西方文化在敌对双方身上的反映以及因此而产生的冲突,其耐人寻味的程度不同一般。
该片以土耳其入侵阿拉伯半岛为背景,讲述了英国陆军情报官劳伦斯带领阿拉伯游击队炸毁铁路,成功使阿拉伯各族维系在一起的故事。
影片做到了事实和艺术的巧妙结合。该片既忠于真实又超出真实,它虚构出各种形象和情绪,而这种情绪比劳伦斯本人所体验到的更为强烈和富于刺激性。
影片的导演手法及摄影极为出色,既展现了战斗场面,又剖析了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成功地塑造了劳伦斯高深莫测、胆略过人、又受虚荣和情欲支配的冒险狂形象。
该片改编自俄罗斯诗人帕斯捷尔纳克的长篇小说,讲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远赴战场担任军医的日瓦戈认识了裁缝漂亮的女儿拉拉,两人坠入爱河时却被战争分离的故事。
影片试映时遭到来自各方面的强烈批评,大卫·里恩对此懊恼不已,甚至声称自己永远不再拍片了,还好他没有履行这个诺言。
该片讲述了英国农村女孩罗茜·瑞安不受传统观念的束缚,大胆追求自由与爱情,却因此受到无情的惩罚,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瑞安的女儿》将历史和浪漫爱情相结合,有着强烈的史诗背景和风格,是继电影《日瓦格医生》后,又一部以战争和革命为背景的爱情史诗影片。
该片是大卫·里恩息影14年的复出之作。在拍摄影片时他已经七十五岁,但他不顾自己的年龄,亲自带队在印度、尼泊儿及克什米尔等地拍摄。
影片根据爱德华·摩根·福斯特的同名小说改编,讲述英国少女阿德拉到印度探望未婚夫,得到当地医生阿齐兹的热情接待,然而一次突发事件改变了两人的命运。
该片不是一部单一讨论印度问题的电影,它体现了原作者渴望不同种族、国家、信仰、文化的人们能够相互沟通和交流的探索。
而电影发人深省的地方在于,在最后没有营造一个大团圆的相互融合的结局,而是在结尾通过阿齐兹的激烈反应暗示出殖民模式下的跨文化交流、没有真正的平等和尊重的信仰沟通是没有可能性的,这对于解决全球化热潮中接连不断的信仰冲突和矛盾的困局,依然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我们常听老人说蜂蜜是好东西,蜂蜜到底有什么功效?
《本草纲目》蜂蜜记载:其入药之功有五:清热也,补中也,解毒也,润燥也,止痛也。
仲景治阳明结燥,大便不通,蜜煎导法,诚千古神方也。和营卫润肝脏,通三焦,调脾胃。蜂蜜生凉熟温,不冷不澡,得中和之气,故十二脏腑之病,罔不宜之。
最近找到一款来自俄罗斯原瓶原装进口的椴树蜜,从源头杜绝造假的可能;我们在中国和俄罗斯都做了质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