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邻家危难从背后捅刀子,以为就此可以报仇雪恨,这是北宋政权在战略上最低能的表现。
宋辽因燕云十六州而冲突。但宋太祖、宋太宗两任皇帝的立国战略是抑制武将、重文轻武,军队的战斗力严重下降,宋军对辽的战绩是败了又败,不得不取守势。也就是说,赵宋立国之初,皇上的眼睛只盯着开封城周边,根本就没有高远的眼光瞄到燕山脚下贺兰山边。他们只做一件事,对内防备,对内镇压。宋真宗时的澶渊之盟,应该说是双方对彼此力量和现实利益的较为一致的认可和妥协,从此有了百年的和平。
但当凶悍的金国在北边迅猛崛起时,宋王朝的战略短视和低能就暴露无遗了。机会主义者认为这是千载难逢的好时机,汲汲于历史的恩怨,而不去算计推导一个简单的公式:宋打不辽,辽打不过金。而去幻想宋金合力灭辽,再求宋金之间的战略平衡。
还有无孔不入的政治经济腐败。“花石纲”、“生辰纲”,纲纲都是民脂民膏和血泪,不给自家的老百姓一丁点儿活路。方腊起义就发生在宋金密约的实施之际,北上攻辽不得不推后一年。
辽军显然已经全面腐败,但没有宋军腐败得这么厉害这样彻底。宋军所谓的战士上马都很费劲,你相信他能冲锋陷阵?又是不出意外地连吃败仗,根本就不是辽的对手。金人打败了辽,也目睹了宋军的腐败无能,认为不把这一群蠢猪吃掉,简直就是没有天理。于是,金灭辽两年后,金又随手牵羊式的灭了北宋。
岳飞出身农民,他有一颗朴素的“精忠报国”的心,他只懂军事,但是他压根儿不懂赵宋王朝的政治。他在短时间内把自己的部队铸造成强悍的“岳家军”,连金兀术都自认撼不动的铁军;岳飞还要高调宣扬“迎二圣还朝”,里里外外,他都犯了现实政治的大忌,他的死还需要理由吗?皇帝希望他死,文人大臣们希望他死,金国人当然更欢迎他死。
可是岳飞还和他的将士们齐声高呼“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在腐败无能的土壤里,什么好庄稼苗子都不能成活,只有无耻的荒草才有野蛮生长的权利。岳飞带着他冲天的怒气怨气没法去“朝天阙”,他朝拜的只能是“阴曹地府”。
北宋亡于辽之北的金,南宋亡于金之北的蒙元。如出一辙,谁都没得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