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5岁的茜茜迎来了自己人生的首次大考—中考。从小不让父母操心的茜茜,果然没有让父母失望:全县5467名考生,总分750分,700分以上(含)仅仅36人,茜茜以712分的高分取得了全县第6名的好成绩。
“十年寒窗无人知,一举成名亲友闻”,中考放榜,亲戚朋友和老师们的祝贺,让茜茜的父母—老李夫妇沉浸在喜悦之中。没过多久,一个现实问题摆在面前,茜茜到底去哪个高中就读?
县城内的高中随便选,有公办,有民办,而且每个学校都给茜茜开出了很多优厚的条件。到底选公办还是民办?在老李夫妇举棋不定的时候,一个人的出现,仅仅因为他的一席话,让老李迅速有了新的选择。
“姑父,表妹成绩这么好,在县城读高中太可惜了,我们这个县城一年最多出一两个清北,有时候甚至还没有。我建议她还是去我的高中就读,向清北冲刺”。茜茜的表哥小刘,目前是一名高二学生。他就读这所高中是省内数一数二的高中,出了不少文理状元,每年考上清北的有二三十人,全省文理前五百名每年占了将近1/4。
小刘的话,不仅让茜茜心动了,更让老李夫妇坚定了将茜茜送出去读高中的念头。说干就干,当天下午,老李夫妇就带着茜茜来到这所高中。学校负责招生的老师接待了老李夫妇,看到茜茜的成绩单,招生老师明确表示收,但是2020年不给跨区招生了,要来只能借读。而且今天下午招生就要截止,想来借读,今天必须将借读费交了。
“好险,晚来一步就与清北擦肩而过”,老李暗暗庆幸着,立马就将高一的一万多元的借读费交了。
回到县城,与一所普通的公办中学进行了联系,县城这所中学也同意茜茜挂学籍。三年后,茜茜如果考上985,考上C9,考上清北,也算自己学校的,皆大欢喜。
很快到了8月底,老李夫妇怀着对清北的憧憬将茜茜送到了这所重点中学。“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现实却给了老李夫妇和茜茜沉重的一击。“强中自有强中手”,开学第一次分班考试,茜茜与学校最好的班—强基班无缘。茜茜被分到学校的次重点班。
老李夫妇安慰茜茜:“人家很多孩子都参加补习班了,提前抢跑,你从小到大未补过习,考不过人家也是情理之中。开学了好好学,再迎头赶上。”
“培养一个中考学霸,需要12年的时光(幼儿园三年、小学六年、初中三年),但要毁掉一个学霸,仅仅需要三四个月就足够了。”形势没有朝着老李预想的方向发展,月考,期中考,期末考,茜茜一次比一次考得差。
茜茜痛苦的向父母哭诉:尽管她很努力了,但是别人轻轻松松的就可以超越她。无论她怎么努力,依然不能阻止成绩的下滑。上了高中的茜茜才发现,中考的理化不仅分数低(两门加起来只有110分,去掉实验送分的10分,卷面只有100分),而且也简单。中考茜茜能够取得全县第6名的好成绩,主要得益于政史150分,仅仅丢了4分。
高一下学期再次分班,茜茜选择了文科,被分到了普通班。如果你认为茜茜在普通班能够领跑,那就大错特错了,普通班也是卧虎藏龙,茜茜的成绩依然不是很理想。
三年的时光,在别人眼里是转瞬即逝,但在老李夫妇的心里却是一种煎熬。面对女儿茜茜成绩的不理想,随之而来的还有茜茜的叛逆,他们发现小学初中从来不让他们操心的茜茜,到了高中却变得不懂事了。放假回家,不催不摸书本,手机也不离手了。对父母的苦口婆心的教育,不仅不理睬,甚至针锋相对了。
“孩子怎么越大越不懂事了?以前乖巧上进的孩子到底去哪了”老李夫妇始终想不明白。
时间到了2023年2月,2月10日—12日举行了全市的一模考试。茜茜说这次考试发挥得还不错,也露出来难得笑容。成绩出来,全市文科一本划线460分,茜茜考了490分,超一本线30分。茜茜在全班50个学生中,处于第45名。
面对还有70天左右即将迎来高考,茜茜这个成绩想有大的提升也不现实,照目前这种状况大概率也只能考个一本了。
“万老师,三年前,茜茜如果留在县城读高中,会是什么样的结果呢?”老李心有不甘的问我。
“绝对比现在的情况好!信心比黄金还重要,你家茜茜自尊心很强,适合领跑,不适合追赶。如果三年在县城就读,她可能越跑越有劲,再加上老师的关注,她考个好大学概率很大。比如去年考取北大的皖智中学的吴敬尧、肥东尚真中学的黄欣怡都是这样的受益者。相反,她在目前这所高中就读,自尊心被打没了,孩子能够不抑郁,已经谢天谢地了!”
听完我的话,老李长长的叹了一口气。举家从县城到省城借读,三年的借读费加租房费花了十几万,但最后没想到却是这种结果。
又到了今年的中考季,下一步很多家长和中考生又要面临孩子选择高中的问题。如何选择一所好高中?家长们一定要清楚孩子的情况:是领跑型的还是追赶型的?是自律型的还是管教型的?是越挫越勇型还是一蹶不振型的?是文科强的还是理科强的……
茜茜的故事每年都在上演,家长们在给孩子选择高中时一定要理性!只有充分了解孩子的情况,才能够有针对性的选择一所适合孩子的好高中,才能助力孩子在三年后的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