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道:" 爸爸,你走吧。" 他往车外看了看,说:" 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
平实质朴的寥寥千字,却触动了很多人的心,我们在其中看见了许多父亲的缩影:不善言辞,只会笨拙地用行动表达关心和爱。
本期《最后一班地铁》主人公张三的父亲老张,也是这样一位内敛、不知如何表达爱的家长,当张三长大成人,蓦然回首,才明白父亲沉默无言的爱有多深沉,但无论何时,父亲始终都是他最引以为傲的榜样。
世间的父亲尽管角色相同,却各具特质,有像刘墉父亲那种心细如发的,为了呵护儿子幼嫩肌肤,专程买纯丝衬衫;也有像汪曾祺父亲那样的," 多年父子成兄弟 ",儿子给初恋写情书,父亲就在旁边瞎出主意。
而张三的父亲,算是其中特别又不特别的一种。
作为一名煤矿工人,父亲老张在矿井里的时间,远多于陪伴在儿子身边的时间。三年级时,班里布置了一篇动物园游记的作业,没去过动物园的张三面对空白的作文本不知如何下笔。
" 然后我睡了,但是我爸没有睡,他帮我写了这篇作文。" 深夜未眠的父亲,模仿着儿子的口吻完成了作文,一笔一划,都是无言朴实的父爱。就如诗人北岛所说:父亲是一本书,没有华丽的诗句,却有道不尽的真实。
五年级时,老张突然带张三去了动物园。" 我当时并没有觉得有什么,后来才意识到是因为那件事。" 看起来不在意,却始终把对于儿子的亏欠放在心上。
即便工作忙碌,父亲角色时常缺位,但老张依旧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力陪伴儿子。
老张是个十足的 " 书迷 ",尤其偏爱六七十年代的老书,比如泛黄的《西游记》和《聊斋》。深夜,他常常会捧着书在儿子床头念睡前故事。那短暂的睡前时光,是专属于父子俩的温馨碎片。
作为顶梁柱,父亲们往往身不由己,但他们依旧努力寻找着家庭和工作的平衡点。
父亲永远是他最钦佩的榜样
回想关于父亲的点滴,张三直言:" 我一直很钦佩他。"
矿井中危险重重,每一天都是与死神为伍。有一回,几个毫无经验的年轻人需要执行一项高危任务,老张便请缨替他们去执行:" 万一发生事故,我知道如何规避,即便被炸伤,也可以保住性命,他们可能就没命了。"
那一回,老张受了很严重的伤。望着浑身是伤的父亲,张三难过之余,并不理解父亲,直到长大后,他才明白父亲的品质有多令人尊敬。
" 刚工作时,什么都不懂,有前辈跟我说这件事他来做,发生问题的话我处理不了,但他知道怎么处理,我才意识到,这种东西真的很可贵。" 当他成为当初 " 矿井中毫无经验的年轻人 ",被前辈照顾,他才恍然发现,作为前辈的父亲,对于他们而言是救命稻草般的存在。
父亲用行动为他树立了榜样。" 我外在性格像我妈,但内在越来越像我爸,特别是面临一些紧急情况时的处理措施、思维模式。"
然而,在老张眼里,时代在发展,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方式已经落后。年过半百的他,在网络世界寻求更先进的理念。
打开和父亲的聊天框,清一色是他转发的文章," 你知道人生最重要的一步是什么吗 "" 人生在世,你悟到什么道理 " ……
一条条消息背后,藏着一个父亲深沉的爱,一方面想帮孩子少走弯路,另一方面也是不想让父子俩渐行渐远。
对此,张三说:" 爸爸,很多时候你会觉得你的提议很落伍很老土,认为我很不在意你的提议,其实你没必要那么想,我很钦佩你,我从你身上学到了很多。"
时代在变化,但不变的是,父亲一直是张三最钦佩的榜样。
人们总说,每一个妈妈原来都是一个爱漂亮的公主,也曾有五颜六色的花裙子。
可每一个父亲,何尝不是肆意潇洒的青春少年,为了家庭从少年变成了男人,变得稳重可靠,挺拔的身姿逐渐佝偻,背负起家庭的重担。
他们的爱,不言不语,却是无声胜有声,他们在,便是孩子最大的榜样。
我们相信,每个热爱生活的普通人都在用力奔跑,勇敢拥抱这个世界;每个匆匆擦肩而过的陌生人,都有一段值得被记录的人生海海;我们也相信,这个时代需要有人记录它的真实,记录它的温度。
「最后一班地铁」,是每天通勤的你我会遇到的陌生人的故事,是每一个为梦想奔波的城市夜归人的故事,也是你和我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