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是市民日常出行的骨干运输工具,也是观察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窗口。春拂大地,万象更新,踏春出游正当时。在青岛纵深推进城市更新建设攻坚行动、全力筹备2023山东省旅游发展大会的当下,美丽的青岛进入了一年中最美的时节。老城区加速复兴重聚人气,新消费场景和网红新地标不断涌现,青岛活力四射。
织更密的网,才能运更多的人。地铁线网客流持续攀升,是青岛地铁线网“成网效应”加速释放的表征。自2015年开通首条地铁以来,青岛地铁每年都有新线或新段开通,成为国内地铁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去年12月26日,第一条横贯主城区中部的骨干地铁4号线开通运营。至此,青岛地铁开通线路7条,线网运营里程达315公里,稳居全国前十。
线网延伸,站点扩容,通达的目的地更多,安全准点、平安舒适的地铁对市民的吸引力大大增强,客流承载力持续提升。2022年,青岛地铁线网总客运量达2.83亿人次,日均客运量77.5万人次。2023年以来,线网日均客流稳定在“百万级”水平。从客流成分看,工作日主要以通勤客流为主,到了周末和节假日,前往景区、商圈以及交通枢纽的客流增幅较大。
飙升的地铁人气,映射着这座滨海旅游城市“烟火气”的加速回归。每天百万人次的客流,通过通达四方的地铁网铺展开自己的生活工作半径,奔赴山海之约、川流市井烟火、流连潮流之地,享受着城市生活的美好。
在过去一个多月的时间里,经济和气温“双回暖”:城市烟火气回归,商圈人声鼎沸,消费者摩肩接踵;各大景区,赏春踏青的游客络绎不绝;地铁站,人头攒动,等待进站乘车的乘客排起长龙,车厢内座无虚席重现“人从众”,“地铁又拥挤了”成为很多人感同身受的共同体验。
从18日的数据看,线网中客运量最高的线路是1号线(36.71万人次),其次为2号线(29.34万人次)、3号线(29.23万人次)、4号线(13.82万人次)。1、4号线客运量创历史新高,11号线客运量较上周同期增长最大,增幅达到22%。线网客运量排名前五的车站为:台东(10.94万人次)、青岛北站(10.06万人)、李村(7.39万人次)、五四广场(7.08万人次)、青岛站(6.94万人次)。随着岛城进入旅游旺季,地铁客流纪录还有望持续刷新。预计旺季全线网最大日客运量将超过150万人次。
登山爱好者徐女士就是坐地铁游崂山的常客之一。“从市区过来,坐公交车要将近2个小时,花钱少但耗时间;开车的话,不堵车也得四五十分钟,油钱花不少。”徐女士说,地铁通了后,从家门口坐地铁40分钟左右就可直达崂山景区,而且一出地铁站就能换乘观光车去巨峰或者太清游览区,相较公交和自驾,地铁都是最省心便捷的出行选择。
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繁华的商业中心,均与地铁毗邻,相伴而生。地铁具备人流聚集的天然优势,可以为商业体带来不间断的人流,打破地域限制,辐射更大的范围。地铁的规划和建设,带动城市人流的同时也带动了整个片区的发展。连日来,处于繁华商圈之中的台东站和李村站客流如潮,印证了地铁与商圈的“双向奔赴”。
台东商圈是人气旺盛的网红打卡地,台东步行街更是散发着醉人的烟火气。看电影、逛商场、吃小吃……一个寻常的周末,家住城阳区的孙敏莉约着闺蜜一起,乘坐地铁1号线从城阳来到了台东,一下午的时间虽然很疲惫,但她沉浸式享受到了周末的快乐。“台东很热闹,因停车难、交通堵,以前很少来。自从地铁1号线开通,来台东逛街可以说走就走。”
地处台东商圈核心位置的台东站,是地铁1号线与2号线换乘车站,一直是青岛地铁线网中的客流大站。地铁2号线台东站区副站区长刘志伟介绍,目前,工作日以通勤客流为主,进出站客流稳定在6万多人次。近期气温回暖,来往于步行街游玩的乘客逐渐增多,周末客流能达到10万人次。周末进出站客流主要集中在16:00-20:00,选择E/F出入口的较多,这两个出入口距离台东步行街较近。
在大客流的直接拉动下,青岛地铁商业的销售额呈现明显增长态势。春节前后,青岛北站7-ELEVEn便利店的日均销售额增长60%左右,壹心制面的日均销售额增长50%以上;其他各站的便利店、早餐店、咖啡店销售额均有显著提高。紧抓地铁客流红利,青铁商业公司商管公司正着力打造体验式地铁商业消费场景,丰富品牌层次,强化便民属性。比邻台东站的畅享汇将引入适合年轻人的特色餐饮。青岛北站紧贴三线换乘站及火车站的客流特点,打造集餐饮、购物、租车、行李寄存等贴心便捷的旅客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