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影剧舞台”接连掀起科幻热潮。先有春节档爆款影片《流浪地球2》引发热议,目前累计票房已经突破40亿元;又有电视剧《三体》引发追剧潮,网络评分高达8.6分;即将公映的科幻喜剧电影《宇宙探索编辑部》更是凭借出圈的口碑,备受影迷期待。舞台方面,科幻题材或具有科幻元素的作品也频频登场。而从各大平台最新发布的片单来看,科幻题材也蓄势待发。国产科幻文艺作品探索进入了“加速期”,接下来又有什么新期待?
而在同期播出的电视剧《三体》,则填补了国产科幻剧集这一空白。凭借富有人文关怀的故事和匠心独运的制作,剧版《三体》自开播以来,剧集打破腾讯视频首日热度值最高纪录,豆瓣评分一路上扬,目前超过35万人打出8.6的高分。
科幻题材戏剧的最大难题是如何展现这个“幻”字,而《独角兽》以舞队的形式解决了这个难题。《独角兽》中可见的机器人只有一个(一位女演员扮演),而舞队将人工智能的力量具象化,以舞蹈建立起一种人工智能电影中所欠缺的诗意,也强化了人们对于人工智能力量的感知。
电影《流浪地球2》的原著、监制刘慈欣曾说,“一个真正好的科幻片应该看起来像纪录片”。对此,郭帆导演也认为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镜头的真实感。然而,想要真实模拟出宇宙中的太阳光很难,光源的亮度、距离甚至辅光都必须非常精确;想要在水下场景真实拍摄也很难,不仅有设备的限制还要清除所有安全隐患;想要做出近乎实拍的成片效果则更难,除了摄影与灯光的缜密配合,视效和场景制作的精细程度也必须尽可能做到最好。也因此,26家视效公司,三千多个视效镜头,一万多件道具设计图纸,两万余位台前幕后的电影从业者经过整整四年的共同努力,才造就了又一部属于中国人的科幻电影《流浪地球2》。
剧中所涉及的大量科技科学的部分,例如对撞机等,剧组都去了相关科学单位进行深度研究,为中国观众寻找到更加真实的代入感,“小说里幻想的部分,我们要站在地上去表达,而不是飘在空中。”在他看来,科幻在国内落地,必须要跟中国自己的文化结合,要和现实生活结合,用自己的态度和价值观去表现中国人对于未来的看法。
中国科技的飞速发展,为科幻创作者驰骋的想象力贡献了不竭动力和源泉,也让整个社会对科幻文学体裁信任度、认同感逐步提升,为国产科幻影视作品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大环境。“如果早十年、二十年拍我们的科幻故事,观众是不相信的。但是这几年观众对我们中国科技的成就了解更多了,也更自信了,这就为科幻影视作品提供了土壤。有了土壤之后,才会对科幻内容更有代入感”,《三体》导演杨磊认为,科幻影视创作是中国科技发展的一种映照。
《流浪地球2》中“宇宙级”的施工,背后是国产工程机械的保驾护航。据悉,在《流浪地球2》中,徐工集团就先后投入42款61台主机设备、400多套零部件及车间道具、61套三维模型、319名工作人员,从时间、涂装、设备、人员、物流、现场执行等各方面为《流浪地球2》做好资源配置和保障。除此之外,电影中的细节,背后也需要众多的科学顾问予以极大的支持。
《流浪地球2》上映之后,观众们对“太空电梯”“月球发动机”等概念颇感兴趣。“第一次看到太空电梯的长镜头时我直接起了一身鸡皮疙瘩”,一位家长笑着分享道,“月球发动机爆炸的场面太真实了,儿子还问我是不是卫星拍的”。正是所有电影人和观众对科幻电影的热爱与坚持,推动着中国电影逐渐走上更加规范的工业化发展道路。
除了各种想象中的视觉奇观被一一实现,这些影视作品的内核仍是情感表达。《流浪地球2》里无论是韩朵朵与刘培强的爱情,还是图恒宇的父爱,或是在灾难面前的一句“我在,我一直都在”,都能涵盖众多温暖的情感,拥有抚慰人心的力量。“电影的核心就是表达情感,所以只要是被称之为电影,就一定是有温度的。”郭帆导演坦言《流浪地球2》最核心的情感都离不开陪伴这一主题。
影片讲述了科幻杂志《宇宙探索》编辑部的主编唐志军几十年如一日的痴迷于寻找地外文明。有一天,他接收到了一个疑似来自宇宙深处的异常信号,于是他召集同是天涯沦落人的伙伴们,带着那一个困惑他的问题,再一次踏上寻找外星人旅途的故事。影迷评价,“它把荒诞幽默与科幻揉成一首田园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