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4.1分的魔改剧版回廊亭把全网观众都给看傻了,那么今年电影版他又来了,跟剧版各种人物场景延伸不同,电影打造的感觉是标准化的剧本,沙漠式剧情的核心起因并没有改变,富商高家的掌门人病逝,留下了包括回廊亭地产在内的巨额遗产。
基本上所有线索故事都发生于回廊亭之内,高家的亲属们聚集在这里等待着遗产分配。那么这时候任素汐所饰演的律师周扬登场,带着遗嘱和一本神秘日记来到回廊亭,至此牵扯出了回廊亭发生过的一起火灾命案,这个命案和遗产分配息息相关。那么就开篇所展现的无论是角色张力还是氛围营造,都还是比较抓人的。在回廊亭的高家,各个人物都是心怀鬼胎,彼此算计的,那周洋带来的那本日记更是埋了一个巨大的悬疑。
日记记录了回廊亭火灾的真实内幕,高总刚刚找回来,失散多年的儿子死在了火灾中,到底是谁害死了高总?这背后又有什么隐藏真相?开头就非常像一个纯正的线下剧本杀DM是律师周扬抛砖引线,试图引导大家解开谜底。可惜啊,你要说拍剧本杀,你就一口气沿着框架盘本推理追凶揭秘,可惜毁郎廷在开篇的氛围做足之后,走上了一条不归路。看完全片,其实我并不明白导演对于本片的定位到底是什么,如果定位为悬疑,那么本片在过程当中其实很难有看到曲折的部分,基本属于是一眼就到底的简单。
线索是编剧极力安排了几处大的转折,但全部都在片尾仓促解释。说实话,真没有那种恍然大悟的观影体验,因为中段的故事线是混乱不堪的,无法和结尾形成一个呼应。比如程轩这个角色在偷完周洋的信封之后,他意外的在回廊亭中被谋杀,这边有安排了警察上门的冲突桥段,这一段竟然演出了喜剧的既视感,和整体的调性是相违合的。在成全死亡的这段视频语言中,导演还添加了一。效果,试图用最低端的方式把惊悚感加到一部悬疑片中,体验感上并不好。我们刚刚说在开篇各个人物的形象还是比较鲜明的,自私的二哥、护子二嫂,吸毒的纨绔子弟,道貌岸然的三哥,包括看上去深不可测的管家林正慧,那其实这些角色都可以进行更深入的刻画,但是本片是没有的。
关于群像的描写,泼沫最多的就是二嫂的儿子吸毒哥被周洋锁在房间里的这场戏。这场戏可谓是莫名其妙,全员发疯,毫无逻辑。你很难理解在一个毫无危险的房间内,为什么内外的人都会急躁疯癫状态,我寻思,这不间接给你儿子子戒毒呢吗?二嫂更是疯到最后给儿子量大多了,让他一命呜呼。那边的二哥呢,望着一地被儿子打碎的古董,失去了神智,古董比儿子重要太多,这里奇怪的动机就是想强调片中的那句台词,高家人会为了利益放弃那些相对来说不重要的东西。那对了,本片强。
调主旨内核的方式往往都是通过苍白的台词纸给出来的,比如后面穿插的周洋背后的故事,反复用鸡汤式的台词输出什么只要有一丝光,你就要牢牢抓住啊这种话术。但关于周洋这条爱情线避免不了,因为东野圭吾原著中这也是一个要素,但是前提是在悬疑部分构定的情况下才不会有违和感。剧版的改编为什么失败?
很大的原因就是因为悬疑不足,苟血有余。电影版的爱情线同样没有成为亮点,反而更像是腾腾文学系的作品。本片的宣发上主打了两个点,一个是人素汐、刘敏涛的双女主对手系,而刘敏涛这个管家深不可测的人物线完全没有展现出来,全篇更像一个推波助澜的工具人,仅仅在最后揭秘阶段和任素汐来了一场直接对话。在纯粹的台词文戏中,人物的塑造是完全不够饱满的,包括像高佳这几个人也是一样的问题,往后没有任何的追溯和刻画。
另一个宣发点我更是没有看明白,主打女性。主义为爱复仇,姐妹必看,那就全篇的内容来说,有没有人能分析一下为什么是姐妹必看?意思兄弟呢,不太适合看本片,那最后啊,还是想奉劝国内的编剧,不要老逮着东野圭吾一个人薅羊毛,拍得很好,下次别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