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今日热搜榜

撒哈拉沙漠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沙漠,到底有多危险?

频道:动画电影 日期: 来源

世界上有十大沙漠,分别是:撒哈拉沙漠、阿拉伯沙漠、利比亚沙漠、澳大利亚沙漠、戈壁沙漠、巴塔哥尼亚沙漠、鲁卜哈利沙漠、卡拉哈里沙漠、大沙沙漠以及塔克拉玛干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我们最为熟悉,位于新疆南部塔里木盆地的中心,东西长约1000千米,南北宽约400千米,整体面积达33万多平方千米,有两个湖南省那么大,是中国最大的沙漠,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被很多人称为“死亡之海”。想当年左宗棠收复新疆,就吃了不少我国这块最大的沙漠带来的苦,黄沙漫漫的大地,让交通和生存变得极为不便。

不过,再大的沙漠也难不倒中国人,当年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没有阻碍左宗棠战胜外敌,如今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也不再是阻碍人们交流的荒芜之地,自1995年到如今20多年,我国已陆续在塔克拉玛干沙漠中建成六条沙漠公路,人们不仅可以穿过沙漠去对头的亲人家里,还能够在沙漠里面进行观光。而在我国西南方向的北非,同样也有一片黄沙飞舞的大地阻碍着人们的沟通和发展,使得南北非洲被硬生生的隔离开来。那就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

01撒哈拉沙漠,西起大西洋海岸,东临红海,北接地中海,南以萨赫勒半干旱大草原为边界,最大长度4800公里,最大宽度1800公里,总面积932万平方公里,足足比三个印度还要大。撒哈拉沙漠是世界最大的沙质荒漠,该地区气候条件非常恶劣,除了尼罗河谷和一些小绿洲有水和大片植物外,绝大部分是光秃秃的砾漠、岩漠和沙漠,被认为是地球上最不适合生物生存的地方之一。

撒哈拉沙漠大约形成于250万年以前,但直到数千年前,这片大地依旧还是水草丰茂,动物成群的生命乐园,那时的环境类似于今天的东非。至今保留在撒哈拉沙漠中的成千上万的古人留下的岩画证实了那个只能存在于如今我们想象中的美丽的世界。

19世纪中叶(40年代-50年代)的时候,德国一位叫做巴尔斯的探险家在位于阿尔及利亚的撒哈拉沙漠发现了许多岩画,画中有人、河马、犀牛、马还有水牛,可见这个时候的撒哈拉并不如今天所看到的一般如此干燥、寂静。1956年,来自法国一位叫做亨利诺特的考古团队也在撒哈拉沙漠里面发现了上万幅岩画,这些岩画生动的展示了当时的生活场景。不过这次考古学家们还发现这些岩画存在着先后顺序,从最古老的水牛到鸵鸟、大象、长颈鹿等草原动物,这都在说明撒哈拉的气候变得越来越干燥。

而亨利诺特团队通过碳十四测定年代后得出,这些岩画大约出现在公元前5400-2500年之间。后来更多的科学家来到了这片荒芜的大地,同样都发现那些出现在壁画里面的动物都在公元前3000年以后逐渐出现了历史断层,直到公元前100年的样子,壁画几乎完全停止。也就是说在将要进入公元纪年之时,撒哈拉地区就已经是如今这片样貌,到处都变得十分炎热和干燥,根本不适合生物的生存。

另一份来自科学家的发现资料也证实了曾经的撒哈拉沙漠并不如今天一般,是一个吞噬生命的地方。通过科学家们的雷达扫描发现,在撒哈拉东部地区埃及沙漠的的沙子下面存在着一个巨型的湖泊遗迹,面积超过了10万平方公里。而尼罗河还曾流经这个消失的湖泊。

撒哈拉之眼2015年,来自美国宇航局的高清卫星图研究发现,7000年前的撒哈拉沙漠还存在地球上最大的湖泊,面积达39万平方公里,科学家称之为大乍得湖。但令人感到惊讶的是,这片如此大的湖泊在此后的几百年间就已经锐减到了今天的约354平方公里,再也不能用它巨大的水流量穿越巨大的撒哈拉沙漠直进里海,从而灌溉出一片绿色的世界。

曾经乍得湖的面积02随着撒哈拉沙漠变成如今这副干燥、炎热的模样,很快撒哈拉沙漠便阻隔了南北两方的交流,成为了世界上最危险的地方之一。生活在其中的动物和人纷纷离开了这片曾经热爱着的大地,大部分去到了撒哈拉沙漠的边缘地带,很少一部分则艰难的生活在撒哈拉沙漠中为数不多的绿洲和河谷之中。走进撒哈拉沙漠是十分危险的一件事情,不仅仅是因为它的面积十分的宽广,更是因为撒哈拉沙漠的自然条件非常的恶劣。

炎热是撒哈拉沙漠的第一个危险因素。撒哈拉沙漠地形变化不大,每日升起炙热的太阳均匀的照射着这片黄色的大地,日复一日,不断地输送着热量。撒哈拉沙漠的年平均气温20摄氏度,最高气温可达58摄氏度。而且由于撒哈拉沙漠降水十分稀少,很大一部分区域甚至好几年都不会出现降水,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蒸发率最高的地方。

在如此高温、缺水的情况下,撒哈拉沙漠大地上的一切,河流、湖泊都被蒸发殆尽,植物、动物基本消失。当然也有一些动物学会了在撒哈拉沙漠中生存,如银蚁,这种穿着类似人类太空服的蚂蚁,属于撒哈拉沙漠中最坚强的生物之一。但即使如此,像它们这种能够忍受快速杀死一切生物的炙热高温的动物,在撒哈拉沙漠正午阳光的暴晒下,地表温度超过70摄氏度时也只能存活10分钟左右。

狂风沙是撒哈拉沙漠的第二个危险因素。在撒哈拉沙漠中,你可能会幻想着要是每天有风吹过该有多好,然而在这片大地上要感受自然界带来的美妙感觉,也是需要运气的。一丝微风也有可能预示着一场巨大灾难的降临。夹带着灰尘和沙粒的沙尘暴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爆发,能横扫近1600公里。所到之处,村庄被淹没,住在帐篷里面的人被活埋,路过的骆驼群商队也可能从此消失在广袤的撒哈拉沙漠里面,一切似乎会被黑压压的沙尘暴吞噬干净。

在三毛《撒哈拉的故事》的书里面,她也描述了一段遇到沙尘暴的场景,太阳依旧火辣辣的照着地面,但天空却布满了黄沙,伸手根本不见五指,肺里面也好像填满了泥土,车子行走在马路上就像在狂风暴雨的海里面乱动着,四周震耳欲聋的飞沙走石像暴雨似的凶暴的打在车身上。而这样的沙尘暴还只是在西属撒哈拉的沿海地区的程度,在撒哈拉真正荒无人烟的地方,破坏力更加强大。

流动的沙漠是撒哈拉沙漠的第三个危险因素。在撒哈拉沙漠里面如果你听到了回荡在空旷沙漠里面的嗡嗡嗡的声音,那不是什么外星人造访地球,而是沙漠在风的作用下在不断的流动,在我国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就有许多这样的沙丘。这种沙丘是非常危险的,在这样的地方,意味着迷失方向的事情随时都有可能发生,移动的沙子会覆盖原先的道路。而且在我国,流动沙丘还会造成村庄和牧场遭难,迫使居民不得不离开自己的家园。

绿洲是撒哈拉沙漠的第四个危险因素。为什么在撒哈拉沙漠绿洲也会致命呢?这是因为很多绿洲在撒哈拉沙漠太阳常年累月的烘烤下,水分含盐量越来越高,根本不能饮用;另外,存在绿洲就会存在动物,绿洲积累了动物们常年累月留下的粪便,自然会变得很脏。

要知道在从南部非洲前往欧亚大陆的路上,像燕子这样的迁徙鸟类就非常多,而撒哈拉沙漠中为数不多的绿洲就是它们必要的补给站。当然那些盐分很高又很脏的水它们也是不能喝的,不过有些绿洲中存在能够过滤盐分的蚊子,如果通过这些蚊子补充水分和体力那就另说了,这些沙漠中的蚊子拯救了这群劳累又饥饿的迁徙候鸟,帮助它们飞越广阔的撒哈拉沙漠。

海市蜃楼是撒哈拉沙漠的第五个危险因素。海市蜃楼的原理简单来说就是光的折射。在撒哈拉沙漠,白天太阳直射地面,地表温度逐渐升高,但往上去随着高度增加温度会越来越低,致使地面空气密度低,上面空气密度高,于是在无风干扰的状态下,这个空气的密度高低就会使得阳光发生折射现象,把远处的景象“投影”到眼前。而这种假象通常会把人和动物引到一个错误的地方,白白浪费体力,消磨其意志力,最终成为压死人和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当然,撒哈拉沙漠中的危险也有可能来自动物,像能够晃动尾巴制造声响吓唬敌人的撒哈拉响尾蛇,长着一对约2厘米长的竖立的刺状角鳞的撒哈拉角蝰,还有生活在绿洲之中的水中的顶级杀手尼罗河鳄等动物,它们个个为了适应撒哈拉沙漠的严酷生活,都活成了致命的杀手。

03不过,撒哈拉沙漠虽然危险,但它也有其生态意义上的温柔一面。每年撒哈拉沙漠刮起的狂风,都会从曾经世界上最大的湖泊乍得湖干枯的部分,这是一个古老的湖床,岩石矿物质由死去的微生物组成,含有大量的磷元素,以及沙漠中的其它地方携带上亿吨矿物质流向全世界各地。

科学家根据高清卫星图像分析了大乍得湖在7000年以前的岸沿线而这其中至少有1-3千万吨的矿物质流向了南美洲,滋养了那里的亚马孙雨林。让亚马孙雨林这块土壤很浅,缺少营养物质,几乎没有可溶性矿物质的地球之肺保持着生机勃勃、绿意盎然的状态。这样看来撒哈拉沙漠又显得如此的温柔而伟大。

撒哈拉沙漠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地处非洲北部,虽然三面环海,但由于受到西海岸加那利寒流的降温减湿,东部埃塞俄比亚高原对印度洋湿润气流的阻挡,以及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等主要因素的影响,于是逐渐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沙漠,同时也是最危险的地区之一。

如今的撒哈拉沙漠虽然依旧存在各种危险,但同时也受到众多游客的喜欢,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人从各个地方涌入撒哈拉沙漠的周边地区,从不同的角度去深入探索撒哈拉沙漠的美丽与危险。另外据驻阿尔及利亚民主人民共和国大使馆经济商务处2月16号的消息,连接阿尔及尔和拉各斯的跨撒哈拉高速公路已进入完工阶段。相信到时候,进入哈拉沙漠腹地观光不再是一件艰难的事情。

关键词:撒哈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