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谋大导演的《满江红》据说大获成功,赚得盆满钵满不说,还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毫无保留的口碑。在中国当下“政治正确“与”“历史正确”语境之下,这样的题材肯定大有市场——哪怕它并不是在正面表现岳飞的大无畏爱国精神和秦桧的“卖国求荣”。
据介绍,该片讲述了南宋绍兴年间,岳飞死后四年,秦桧率兵与金国会谈。会谈前夜,金国使者死在宰相驻地,所携密信也不翼而飞。一个小兵与亲兵营副统领机缘巧合被裹挟进这巨大阴谋之中,宰相秦桧命两人寻找凶手、查清真相这样一个精彩故事。
这个“悬疑喜剧电影”故事,大概率是编的,但大背景却是真的,即南宋初期宋金两国之间确实发生了“和-战”“战-和”拉锯战,宋高宗赵构很大程度上也确实成了以岳飞为代表的主战派跟以秦桧为代表的主和派之间激烈斗争的“磨心”——最终似乎也成了跟秦桧一样的“卖国贼”,还把主战派领袖岳将军杀了去讨好金人……
其实这段广为人知的历史,给当下的我们在如何正确处理国际关系这个方面,也是有一定借鉴意义和思考价值的——传统上我们似乎只会以“忠奸善恶”“精忠报国”“爱国求荣”“偏安投降”等等标签去看待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殊不知国与国之间关系错综复杂,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今人和局外人的种种评说,太多属于站着说话不腰疼——尤其是站在道德制高点上。
历史上南方与北方、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之间的征战——比如两宋与金国之间旷日持久的拉锯战,从来就不是只存在一条简单的“爱国”与“卖国”这一宏大叙事“主线”。无论今天还是古代,国际关系的处理都是一桩“技术活”。
自有人类社会以来就有国际政治,但它作为一门真正专业的学科不过百年。百年理论建设解释起数千年人类历史来,自然有所吃力;尤其是中国人理解国际政治,假如真有理论视角,那也大多来自《孙子兵法》《战国策》《三国志》等等国学经典。其中的学问若有用,那也只是普适于帝制时期。而作为历史研究方法论,这些学问更往往是缘木求鱼、捉襟见肘。
和西方的古代史比较,古代中国历史的现代意义并不大,尤其是1840年以前的中国历史,尽管它频繁地改朝换代,尽管人们可以从宫廷的帷幕里编出很多精彩有趣的故事,但整体过程是非常乏味的,因为那两三千年并没有太多根本性的变革,远不如公元1500年前后的世界历史对我们更重要……
而周大伟先生此论,更是着眼于“历史对现实的意义”这个角度而言。他认为只有“加强对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近现代史的研究,特别是有比较的社会科学研究,才能让我们更好地吸取别人的经验和教训,少走弯路和歧路”。——这并不是什么“汉奸言论”,而是真正的“爱国言论”。
之所以回忆起这件事,是因为张艺谋的《满江红》令我想起了周大伟这句“尽管人们可以从宫廷的帷幕里编出很多精彩有趣的故事”。没错,炙手可热的张氏电影《满江红》,确实“精彩有趣”,但是它所体现出来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在我看来却是很“腐朽”和很低俗的。
当然,一般观众看的只是个“热闹”,他们对一部电影“好坏”的判断,仅仅是“好看”还是“难看”。这当然无可厚非。我只是想“借题发挥”,蹭蹭张大导演的热度,来聊聊我对国际政治博弈方面的一点看法——如前所述,国际政治是一门“技术活”,无论主战还是主和,都不能以“爱国”还是“卖国”这样简单粗暴的二分法来建构分析框架。
如果说历史是中国人的宗教,那么,政治无疑是国人的信仰,而国际政治,则是被高谈阔论最多的分支。只是许多人心中的历史却是一段臆造的幻想,为了帮助更多人了解历史,搞懂国际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