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于原太子奶事件中涉及的原湖南株洲市公安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凌娅主动投案之后接受相关纪检部门的调查审查,“太子奶事件”又重新回归大众视野。同时,原“太子奶”事件主要当事人李途纯持续曝出相关重要内幕情节,引发社会大众广泛热议。
3月12日,李途纯(以下简称李总)在其官方自媒体账号,发文《子虚乌有的太子奶“对赌协议”,境内外势力策划的假新闻”》,并通过此文,罗列了五点理由,证明“太子奶事件”中“对赌协议”是境内外势力策划的假新闻。
首先,李总在文章称:“其一,公开资料显示,英联、摩根、高盛7300万美元是2007年11月才到位。”针对该条理由,通过搜索可以得知目前公开的信息为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2006年,太子奶为谋求上市,引入英联、高盛、摩根士丹利等三大投行。三大投行借款7300万美元给太子奶董事长李途纯,之后又介绍花旗集团、新加坡星展银行等6家国际银行,为太子奶提供了5亿元无抵押、无担保、低息3年期的信用贷款。”
二是:“2008年,正当太子奶准备上市之时,花旗银行突然提前催债,导致太子奶资金链断裂,太子奶陷入危机。在此危难时刻,高科奶业成为太子奶的救星。2009年1月湖南株洲政府注资1亿元,并成立高科奶业托管太子奶。高科奶业从三大投行手中“要回”李途纯所持的61.6%股权。高科奶业也成为太子奶的真正经营者。然而,由于种种原因,高科奶业拯救太子奶并未如意料之中取得巨大成功,还有大量债务没有偿还。”
1.英联、摩根、高盛7300万美元的融资到底是哪年发生的,融资资金的是哪年到位。目前,官方公众平台对这笔7300万美元资金的到位时间并没有明确。但是,李总曝料时间为2007年11月。
2.目前,可以确定的是“2006年,太子奶为谋求上市,引入英联、高盛、摩根士丹利等三大投行。三大投行借款7300万美元给太子奶董事长李途纯”。那么,从这点可以看出,李总确实是在2006年自己谋划太子奶上市一事,而且这7300万美元的外国资本是李总自己引进的。
3.那么之后通过这句话中“又介绍花旗集团、新加坡星展银行等6家国际银行,为太子奶提供了5亿元无抵押、无担保、低息3年期的信用贷款”。我们也可以看出,这笔金额较大的外国资本也是李总自己引进的,而且李总也与对方外国资本谈好了条件。
其二,李总在文章中称:“2008年金融危机五人小组与全国网媒都报道太子奶年产20亿,30亿,利润五亿。”
关于这件事情,在官方搜索平台中有这样一段关于太子奶否认破产的描述:“太子奶的声明强调,花旗银行的行为完全是单方面的;由此引发的一切后果由其自行负责。太子奶集团及旗下国内各子公司均系依据中国法律设立的中国企业法人,其全部资产均在中国境内,权利义务受中国法律管辖。太子奶集团及各子公司与花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北京分行借款纠纷已由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受理,太子奶集团及各子公司已向其提出反诉,该案正在审理中。声明公开了太子奶集团相关债务数据:经审计,太子奶集团实际资产50.9亿元(其中商标无形资产20亿元,房产土地30.9亿元),负债21亿元(其中银行10亿元,其他债务11亿元),完全属于良性负债范围”。
商标的无形资产评估,本身就是无形价值,无法通过具体资金直接变现。因此,太子奶当时2010年4月份否认破产的声明来看,抛去商标价值,直接现金价值30.9亿元。而这30.9亿元的现金价值还是房产土地。我们大家都知道房产土地的价值变现也是需要一定的时间。再者,从李总曝料出当时太子奶的年生产值为20亿至30亿元之间这个范围,利润5亿元;那么我想一下这里面,扣除这家企业经营的各种成本,这家企业还剩多少现金可以流转。其实,已经不多了。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一个很直接明显的问题:太子奶的急剧扩张,形成了庞大的资金链体系,加之其当时又在外地投资兴建了好几个生产基地,整改太子奶集团处于一种“船大难调头”的现象。
此后在这期间,李总不仅通过自己引入外国资本融资的方式解决企业资金紧张的问题,而且还通过员工筹资、社会上民间借贷。而且,通过通过后续两种方式从社会民间筹资的金额也是不小的。
也正因为如此,就发生了之后目前我们都知道的四人组中凌娅使用非法手段,以“非法集资”的名义派人前往北京抓捕了李总。关于李总当时从员工筹资、社会民间筹资的一事,引发的民营企业融资体制问题,央媒还发过相关文章,大家不忙时可以上网去看一下。
所以,综合这里可以看出,当时的太子奶虽然企业生产值确实可以,但是由于经营规模的扩大和急速扩张上市,资金链也确实存在了问题。而且,这个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对这家民营企业的正常运营方面影响越来越大。
其三,文迪波公开接受采访讲了上述数字。关于剩下李总提到的三条理由,我们就不再重复说了,这剩下的三条和第二条情况基本一样。但此时的文迪莫想将太子奶据为己有的贪念已经开始形成了,这个人确实是个坏人。
所以,在“太子奶事件”中,我先开始和多数自媒体的作者态度的是一样的,非常支持李总这样的民营企业家进行申冤。但是当冷静下来,再看了司马南老师等人对此事件的看法之后,又在这几天的时间里翻阅了大量关于当时“太子奶”事件的报道,所以决定还是冷静下看待这件事件。
首先,总体在这件事情上,原五人组中已经有四人存在问题,相关人员都得到了相应的制裁或是正在接受党和国家的调查审查。剩下的那位,我们也不要根据李总发表的相关信息进行随意的揣测,还是需要等待官方的结果,并冷静的看待。
其次,关于外国资本搞垮民族企业太子奶这一说法,目前还是不能确定。因为,仅仅依靠李总单发曝料,还是一家之言,在官方没有定论之前,此事的真实性还得有待确定。假如李总的说法是真实的,但这也不能掩盖太子奶当初急于扩张上市,而盲目发展中存在的经营问题,这是整个“太子奶事件”发生的先行原因。而且当时国际经济发生金融危机,国内又有“三聚氰胺”,加之后来内蒙古蒙牛、伊利等企业在国内市场崛起,所以“太子奶事件”是一个宏观经济因素、当时市场行业因素、企业自身经营因素、凌娅等四人组非法干预破获共同作用的结果。李总不应该通过靠打“民族企业”感情牌来单纯对“太子奶事件”进行一个简单的定义。
再者,突发李途纯再曝“对赌协议”不存在一事与目前官方搜索平台中提到的“对赌”一事成为目前太子奶事件中“真假美猴王”。我们看过西游记都知道,“真假美猴王”中只有一个是真的,不可能都是真的“孙悟空”。那么在这件事情上,只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位“如来佛祖”才能辨明真假。所以大家,还是等待时间告诉我们真相。真的永远假不了,假的也永远真不了。不能以偏概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