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已经结婚生子的王晓民报名参加了中央台的寻亲栏目《等着我》,但是和往期节目不同的是,王晓民苦苦寻觅了二十多年的那个人,并不是自己的父母家人,而是一位相处只有短短几个月的上司。
一时间台下的观众席和主持人不禁有些震惊,既然不是什么父母家人,那为何执意要去找呢?
随着主持人的不断提问,王晓民缓缓道来自己和这位上司的故事之后,观众们纷纷流下了眼泪,觉得王晓民的做法是对的,无论如何一定要找到这个人。
因为父亲重男轻女,所以在生完王晓民之后,母亲又接连生下六个妹妹,一直到弟弟出生,家里一共是十个孩子,生活十分艰难。
从小到大,在王晓民的记忆中,家中没有一天是平静的,因为母亲迟迟生不出男孩,所以所有人包括母亲在内,不得不忍受父亲的殴打辱骂,尤其是在父亲喝酒喝多了之后,回家拿起板凳就朝着王晓民和其他姐妹们身上砸去,不管叫声有多惨都不会停手。
母亲一旦上前阻拦,父亲便更是发了疯一样的变本加厉,有时甚至将手中还未喝完的酒瓶轮向母亲,甚至是不顾孩子们的苦苦哀求,抓起母亲的头发就对着墙头猛砸,瞬时间鲜血直流,直到母亲没了力气反抗,这才罢手。
长此以往,父亲的脾气越来越暴戾,母亲因为软弱加之长期生育,又得不到好的休息和营养,且无法逃离这个魔鬼一般的家,慢慢地神情恍惚,经常控制不住情绪,最终精神分裂了。
王晓民的童年几乎都是在这重复的悲剧中一天天度过的,生活里唯一的快乐大概就是读书了。王晓民深知知识改变命运,只要自己努力,终有一天可以摆脱这个噩梦般的家。
可是父亲就连这最后的希望都给掐灭了,理由很简单,家里孩子太多,饭都吃不上了还上什么学,再说了钱都是留给弟弟将来娶媳妇用的,做姐姐的要知道为弟弟打算才是。
于是,读完小学,王晓民便辍学了,因为母亲状态堪忧,所以家中的一切事务几乎都由自己包揽了。每天只能眼巴巴的看着自己曾经的同学继续上学,即使心中有恨,也不感流露出来。
恐惧,害怕,忍耐,压抑,这一切不好的字眼占据了王晓民几乎整整前十八年的人生。
一直到九五年的一天,王晓民从发小那里听说村里马上就要建一个玻璃厂,可以一起报名去当工人。王晓民觉得这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既能赚钱,又能远离那个家。
于是,在发小的建议下,跟父亲说明了自己的心意,在了解到厂里还管吃管住后,父亲一口就答应了。
就这样,刚刚成年的王晓民,经过挑选,进入了厂里的供应科,成为了厂子仓库的保管员。虽然工作很辛苦,但是心里是畅快的,这是一种久违的感觉,王晓民喜欢这种感觉。
一年之后的某一天,王晓民吃饭时不小心弄脏了工作服,第二天又有区里领导来检查厂里的仪容仪表,没办法只能脱下来抓紧时间洗干净。
因为用的是铁盆,在加上水很沉得慌,王晓民又急着起身,没成想,没有站稳,一下子掉进了蓄水池里。
自己又不会游泳,在池子里大喊救命,惊恐之余又被呛了几口水,挣扎了几下瞬间没了力气,眼看就要淹死了。
因为是大中午,同事们都在宿舍休息,所以反应有点慢了,等到大家把王晓民救上来时,王晓民已经人事不省了。
大家都手足无措,以为王晓民再也醒不过来了,这时候有一个人不慌不忙积极采取抢救措施,不一会王晓民被肚子里的水给呛醒了,但因为落水受了不小的惊吓,眼神还是有些迷离,不过总算没有大碍,命保住了。
而这个救活了王晓民命的人就是刚刚上任的玻璃厂厂长何宝国。
过了几天,王晓民的身体逐渐恢复以后,便上门找到了这位何厂长,扑通一声就跪了下来,声泪俱下。
何厂长赶忙把王晓民扶了起来,让其坐在办公室里的沙发上,并倒了一杯热水,摸着王晓民的头,不断的安慰着:“傻孩子快别哭了,别说是你,就算不是咱们厂的人,我也一样会救,身体恢复的怎么样了,需不需要再歇几天?”
王晓民好不容易止住的泪水再次流了下来,自己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被人这么关心着,此时心里更是有说不出来的温暖:“不用了厂长,我已经都好了,明天就正常去上班,我一定好好工作,厂长放心!”
那个时候的何宝国也就四十岁,其实和王晓民的父亲差不多大,而此时的王晓民心里已经被眼前这个人的所行所言深深地感动了。
这位何厂长又是何许人也呢?
何宝国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是个地地道道的江苏南京人,毕业之后分到当地的玻璃厂上班,工作中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经过努力成为了玻璃厂的厂长。
一直到九六年,厂子经济效益良好,为了扩大生产规模,带动内陆经济建设发展,于是在河南郑州成立新厂,至此何宝国因为优秀的工作业绩被调到这里来指导工作,促进新厂的发展脚步。
何宝国并没有看不起河南人,也没有因为饮食环境风俗的不同而要求什么特殊待遇,跟厂子里的工人一样,住宿舍吃食堂,下班的时候经常和工人们在一起谈建设谈发展,平易近人,没有一点的领导架子和来自所谓大城市的优越感。
何宝国之后在厂里同事们口中了解到了王晓民的成长经历之后,更是心疼这个努力生活的女孩,所以在平时自己也会多多地照顾她。
你要是我的爸爸该多好啊,王晓民忍不住的在心里默念,可是自己又很清醒,何宝国又怎么可能会是自己的爸爸呢?
这半生的黑暗和痛苦已经将年纪轻轻的王晓民腐蚀地几乎没有光了。
很快到了冬天,有一次王晓民上夜班,寒风凛冽,仿佛吹进了骨头缝里,冻的王晓民直打寒颤,没办法只好生了火,这才慢慢缓解了彻骨的冰凉,身子仿佛也不再那么僵硬了。
不知道的是一阵风吹的火星到处都是,有一些火星直接落在了仓库的货品包装上,不一会便燃起了熊熊大火,王晓民也被这些烟气给呛醒了。
一时间王晓明六神无主,慌了神,只能拼命往外跑:“快来人啊!仓库着火了,快救火!”
这时碰巧有个同事经过,于是赶紧联系厂子的保卫科顺便拨通了火警电话,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火势终于扑灭,虽然货品烧毁了一部分,但幸运的是没有人受伤。
这时的王晓民深知自己闯了大祸,完了,这下可完了,她觉得自己犯了大错了。
第二天清晨,王晓民战战兢兢地走到厂长办公室的门口,却迟迟不敢敲门进去,因为她实在是无法面对厂长,她知道自己这回是犯下了弥天大错,谁都不会原谅的。
做了半天的思想斗争后,王晓民终于鼓足勇气敲进了办公室,何宝国一见是晓民赶紧站起来走到跟前:“晓民,昨天晚上你没事吧?听说火势很大,你有没有受伤?”
王晓民刚才的忐忑不安瞬间化成更加愧疚的眼泪,自己真的没有想到,厂长首先关心的竟然不是急着发出的货品,而是自己的人身安危,眼泪瞬间不争气的就这么掉下来,自己真的不知如何是好了。
何宝国还是和之前一样的安慰着:“晓民,只要你人没事就好了,货品再生产,我跟客户去谈判,你别担心。”
说完又从口袋里拿出提前准备好的五百块钱交到晓民的手里:“孩子,但是不管怎么说厂子的损失还是得去面对,你拿着这些钱先去交罚金,其他的不用你管。”
春去秋来,一眨眼,便又是新的一年,何宝国接到上级通知升任总部。
在郑州玻璃厂工作的这一年里,经过何宝国和全体员工的不懈努力,厂子已经走上了正轨,眼看着就要离开了,自己对王晓民很是放心不下。
于是临行前找到王晓明,给了她一张照片和留有自己电话号码的纸条,并嘱咐晓民以后有难处了一定要联系自己。
何宝国离开郑州玻璃厂以后,王晓民总是会回想起当初的种种,那股温暖的力量还在,暗暗对自己说,一定要好好生活,不辜负何厂长的嘱托。
王晓民自此更加的努力工作,并且在厂里的表彰大会上获得了优秀员工的荣誉称号。
王晓民觉得这不单单是自己的荣誉,于是想着赶紧打电话告诉何宝国,告诉他自己没有辜负这份期望,可奇怪的是那张附有电话号码的纸条却找不到了,这可急坏人了!
后来,王晓民辞职了,直到两千零四年,自己遇到了想要携手一生的人,婚后又和丈夫生下女儿,一家人很是幸福。
可王晓民常常会提起何宝国对自己的照顾,丈夫也很是理解晓民的心,深知她是一个善良感恩的女孩,于是开始帮着妻子一起寻找,还把帖子发布到了网上,王晓民又联系了之前的老同事。
但是王晓民一直不愿放弃寻找,并在两年前,报名参加了中央电视台的大型寻亲类栏目《等着我》,看看能不能见到自己牵挂多年的何厂长。
节目组并没有让王晓民失望,在节目中的最终环节“希望之门”打开时,何宝国竟真的从那扇门里走了出来。
王晓民摒着一口气,不敢呼吸,甚至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阔别了二十四年的何厂长终于见到了,并且真真实实就在眼前。
王晓民再也按捺不住这几十年的思念之情,激动地跑过去,像个孩子一样的扑在何宝国的怀里。
两个真像是多年未见的亲人,那一刻紧紧互相抱着对方,生怕这不是真的,真的不敢相信。
此时的王晓民已经哽咽地说不出话来,这一刻就好像回到了当初彼此刚刚认识的时候,何宝国还是当初把自己救活的厂长,自己还是那个刚刚成年的小丫头。
王晓民曾想过千万次重逢的场面,自己也有好多好多话想跟何厂长说,可是现在说什么都表达不了自己的心情。
因为何宝国的出现和一次次的善举,让王晓民在极度灰暗的前半生里得到了生命的救赎,也正是这份难能可贵的爱和鼓励,才让王晓民此后的人生变得温暖阳光起来。
可能连何宝国自己也没想到,当初自己的善意足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这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的爱让在场和电视机前的观众动容不已。
在这里,小编祝福何叔叔身体健康,祝福王晓民生活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