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今日热搜榜

浅谈唐朝诗歌为何会那么繁荣昌盛

频道:历史小说 日期: 来源

很早以前就想写一篇关于唐朝诗歌的文章而本人似乎又有很严重的拖延症,直到今天才开始准备去写着一系列的文章。

唐朝的诗文化是很奇特的文化,这和唐朝繁荣的经济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唐朝的发展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初唐时期,盛唐时期以及晚唐时期。

我们怎么来定义初唐时期呢?初唐时期的定义应该是从李世民开元之治到武则天代李称周这段时间。其中李世民对初唐文坛是做出了巨大贡献的,为什么要这样说呢?经历了隋朝末年和大唐初年的战乱,国家民生经济遭受严重的打击。隋文帝杨坚当皇帝时,隋朝人口达到860万户而到了武德年间,全国共有户200万,贞观时已增至300万可见隋末到唐初因为战争减少了多少人口。人口的减少必然引起经济的减缓,所以初唐,至少在贞观之治之前,唐太宗李世民的主要精力都是集中在民生发展上的。

当然在这篇文章中我们主要研究唐朝时期的诗歌文化,对于唐太宗李世民为了复苏民生经济所采取的整治措施我们就不做过多的阐述。这里我们简单的说说他对文化人才所采取的政策。

科举制度的产生按照大多数史学家的认为是在隋朝的时候,当然这种制度是指打破阶级制度的取士。在隋朝以前做官,参与政治基本上是被士大夫阶层所垄断的,寒门要想出人头地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情。这种现象一直到隋文帝采取科举取士才逐渐被打破。唐朝建立以后,唐太宗李世民基本沿用这个科举制度。而且唐太宗对文人武将的运用可以说是别具一格,只要你是人才,都可以有你发挥的空间。

在这个历史时期也涌现了许多人才,比如说魏征。魏征最开始是太子李建成的人,最初也是积极的为太子李建成出谋划策,只可惜玄武门巨变,李世民取得了先机,最终李建成被杀。对于魏征这个人才李世民也是十分爱惜,武德九年(626年)六月,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事变,诛杀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李世民听说魏徵以前经常劝谏李建成把自己安排到别的地方去,于是派人把魏徵带来,问道:“你为什么要离间我们兄弟?”闻言者都为魏徵担忧。魏徵只是据直回答:“先太子要是按照我说的去做,就没有今日的祸事了。”李世民素来看重魏徵的才能,此时见他说话直爽,没有丝毫隐瞒,便将其赦免,授为詹事府主簿,从而将他吸纳为自己的幕僚。

当然魏征也没有辜负李世民的信任,在很多问题上,魏征都提出尖锐的建议。就比如我们熟知的:李世民非常喜欢一只画鸟,时不时逗弄它,而魏征就认为,玩鸟是会玩物丧志的。有一天,李世民看到魏征来了,就把自己心爱的画眉放在衣袖里,魏征呢也装着故意没看见,拉着李世民东拉西扯,好不容易等等到魏征走后,拉只画眉都给捂死了。

唐太宗也多次给长孙皇后抱怨魏征,因为魏征常常不顾他的颜面,让李世民 下不了台。

魏征死后,李世民很是伤心,李世民亲自登上御苑的西楼,望着魏徵灵柩的方向痛哭,竭尽哀思,命百官送灵柩出长安郊外。晋王李治奉诏致祭。李世民亲自为魏徵撰写碑文,并将它书写在墓碑上;为其创作挽词十首,以表哀思。

要说初唐的诗歌文化就不的不说“初唐四杰”。初唐四杰是中国唐代初年,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简称为“王杨卢骆”。当然从严格意义上说初唐四杰的文章还不能称之为为唐诗,确切的说,可以理解为骈文。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来看看历代文人对他们的评价:杜甫《戏为六绝句》有“王杨卢骆当时体”句,一般即认为指他们的诗歌而言;但也有认为指文,如清代宗廷辅《古今论诗绝句》谓“此首论四六”;或认为兼指诗文,如刘克庄《后村诗话·续集》论此首时,举赋、檄、诗等为例。

枫叶在这里也列举一些初唐四杰的流传后世的名句。

至于骆冰王那就是古诗界的神童了,我们熟知骆冰王六岁时写的《咏鹅》

初唐四杰对唐朝诗歌的杰出贡献主要是:冲破齐梁遗风和“上官体”的牢笼,把诗歌从狭隘的宫廷转到了广大的市井,从狭窄的台阁移向了广阔的江山和边塞,开拓了诗歌的题材,丰富了诗歌的内容,赋予了诗歌新的生命力,提高了当时诗歌的思想意义,展现了带有新气息诗风,推动初唐诗歌向着健康的道路发展

关键词:从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