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想创新,都想通过与众不同的点子抓住观众的注意力,但能坚持不随大流的人仍在少数。对悬疑剧创作来说,观众已经习惯于被每集结尾处的悬念「馋」得不得不点开下一集,满足好奇心的胃口。但《利刃出鞘》的导演偏偏不想这样做。
如果你有能够识别他人谎言的超能力,你会用这项超能力来做什么?
在《利刃出鞘》(Knives Out)系列导演莱恩 · 约翰逊(Rian Johnson)的新剧《扑克脸》(Poker Face)中,娜塔莎 · 雷昂(Natasha Lyonne)饰演的查理就有着这样的超能力。查理是一位在拉斯维加斯赌场工作的服务员,当她的朋友娜塔丽遭遇不测时,查理这个「人形测谎仪」开始发挥作用,成了这次案件的非官方侦探。第一集结束后,查理开着她破旧的车到达另一个小镇。而不知道为什么,查理每到一个新地方,都会有一起新的命案发生,或许这就是查理的超能力带来的「诅咒」?这也是为什么网友把《扑克脸》称为「美版《名侦探柯南》」的原因。
与使导演被大众所熟知的《利刃出鞘》系列不同,《扑克脸》的叙事形式不是回答「谁干的」这个问题,而是「怎么抓到嫌疑人」。一共 10 集的第一季中,每一集都讲述了一个独立的破案故事,甚至导演在每一集的最开始就向观众展示了真正的凶手和他的作案手法。
在流媒体剧集大行其道的当下,用一整季铺陈悬念、讲述一个案件的形式成为悬疑剧的标配,比如 HBO 刚刚斩获金球奖最佳剧集的《白莲花度假村》(The White Lotus)、改编自真实事件的《阶梯之间》(The Staircase)和 2019 年的 Netflix 剧集《难以置信》(Unbelievable)等等。
打破常规的人总不被理解,就算你是提名过奥斯卡的编剧 / 导演也不例外。在采访中,约翰逊说自己在推销这部剧集时遭到了不少人的白眼。「在流媒体的世界里,系列化的故事似乎自带吸引力。但我没有想到,这种叙事形式是现在人们唯一能想到的东西。」
当约翰逊向业内的电视大佬解释自己为什么想做每集独立的的剧集时,他被告知系列化叙事就是现在的思维模式,这是让人们持续观看的原因——让故事发展贯穿在一整季的过程中。「我只能不断地强调这样的概念:我在成长过程中看过的所有节目都与每集结尾是否留有悬念无关。它是关于想要回到这个故事中,看到你喜欢的角色获胜,这是我怀念的,我相信也是很多其他人所怀念的。」
约翰逊想通过《扑克脸》打破的「标配」还不只是叙事形式这一点。
Netflix 通过一次性放出将「追剧」观念植入到观众脑海中,曾经每周同一时间守在电视机前的习惯被打破。对约翰逊来说,后者恰恰是他怀念的,也是他希望通过《扑克脸》找回的。通过 NBC 环球(NBCUniversal)旗下流媒体平台 Peacock 播出的《扑克脸》在 1 月 26 日首播日一次放出 4 集,随后转为周播模式。
一次性放出能让一部新剧在短时间内主导大众的对话,但即使 Netflix 也开始意识到这种模式的局限性:从商业角度来看,一部作品在两周时间内受到广泛关注,然后迅速离开公众视线,用户也可能在大结局后取消平台会员;从艺术创作的角度,以短平快的方式被制作出来、被消费、被平台奉为圭臬的「内容」成了商品。
从《怪奇物语》(Stranger Things)第 4 季开始,Netflix 最新一季的《纸钞屋》(Money Heist)、《路西法》(Lucifer)和《你》(You)都开始尝试分段式的播出形式。不过,播出形式说重要也没那么重要,毕竟对于已经培养起一批忠实粉丝的剧集来说,一次性放出、周播模式、分段播放都无所谓,观众还是会在更新的第一时间按下播放键。只是对那些没有自带「流量」的新剧来说,播放模式的选择也成为了一门艺术。对于内容平台来说也是如此,如果平台的卖点只是偶尔推出的爆款剧集,那选择周播显然比一次性放出要有利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