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中写道:原来盘古开天辟地后,世界被分成东胜神洲、西牛贺洲、南赡部洲、北俱芦洲四大洲。在东胜神洲海外,有一傲来小国,该国临近大海,海中有一座花果山,山顶上有一仙石。该仙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二丈四尺围圆。三丈六尺五寸高,按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二丈四尺围圆,按政历二十四气。该石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五言俱备,四肢皆全。那猴在山中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每日快活自在。后因带领众猴成功闯入水帘洞,被众猴拜为"美猴王"。
孙悟空因是秉"天地精华"而生的石猴,故天资聪慧,胆略超人,他学会了七十二般变化和筋斗云等高强的本事以及长生不老的法术。
这里的三万六千五百块是周天三百六十五度的一百倍,隐喻贾府从兴至衰的百年时光,也是个周天数。
这里的十二丈象征一年的十二个月,隐喻《薄命司》正册人物。二十四丈象征一年中的二十四个节气日,隐喻《薄命司》副册又副册人物。仍是个天数。
《红楼梦》书中又写道:谁知此石煅炼后,灵性已通,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材不堪入选,遂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
忽一日,一僧一道打此经过,大展幻术,将此石变成了一块鲜明莹洁如扇坠大小的美玉,于是便携于袖中。
和《西游记》相比:在《西游记》里,仙石变成了石猴,在《红楼梦》里,仙石变成了美玉,两者都有灵性。
宝玉骂那些通过科举入仕的官员为国贼禄蠧,对这些人,他也是疾恶如仇。
《西游记》是明吴承恩创作的一部神魔小说,《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是清朝人,曹公在创作构思设计过程中,难免会去借鉴在他之前的历史、文学、戏曲等作品中的优秀素材,来为自己的作品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