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对石猴来说当然是巨大的飞跃,从此他的身份就完全变了,真的成王侯,登上了王位,群猴称他为千岁大王。
这个巨大的飞跃和变化,作者也是用一首诗来做了概括,而就在这首诗中,作者交待了很多重大的信息:
这首诗的寓意极深,三阳交泰作者并没有指出是哪三阳?他让我们能够想到的只有易经八卦中的乾卦,是三阳之合。再就是老子所讲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由此来看,老子的三生万物倒更合作者之意,应该是作者想要表达的意向。仙石胞胎中的包含的自然应该就是日月精华,这是前面有交待的。
关键是后面这一句似乎透露着玄机,借卵化猴完大道,假他名姓配丹成。到底是什么人要借卵呢,为什么要化成猴,而它的目标就是完成大道。这里面的内涵应该是极深的,应该有作者强烈的意愿暗含其中,但是又没有明确指出,我们在阅读西游记时要时刻注意这一问题。而假他名姓配丹成就颇为值得推敲了。难道是道士炼丹,借石猴孙悟空的名姓来完成配制仙丹吗?难怪有人说孙悟空的本质就是一粒仙丹。这就更为奇妙了,这仙丹是什么功效,想要干什么呢?其实这个在后面的正文中应该是多有交待的,我们阅读时一定要多加注意。
下面的四句则说得是又像佛,又象道了。相即是色,而相和色则是佛家的概念。内观不识,因为是空,是大道,本来就是无形的。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也就是这大道不是能够一般地解说的,大道的形状也不能轻易地描述出来。而大道起作用,形成于事物则又是可见的了。历朝历代都是这样,掌握住了大道便可以称王称霸,纵横驰骋了。
这首诗背后所透露的大道,在佛家理论中也类似的说法。其实,曹雪芹先生在红楼梦第一回中,也有一段极其精彩的描述。“空空道人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以色悟空,遂易名为情僧”。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以色悟空正是佛教理论的基本特色,贯穿表里,十分透彻。空空道人悟透佛家理论,竟然把四大皆空的佛家思想上升为情僧,由道而佛,岂不是与西游记大有异曲同工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