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爵滋(公元1793~1853年),字德成,号树斋,江西抚州宜黄县人,清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曾于公元1838年上书道光帝,首次提出严禁鸦 片的主张,成为积极倡导禁烟先驱者之一,与林则徐、邓廷桢等均为禁烟名臣。
宜黄县地处江西省抚州市南部,是一片人文底蕴深厚、历史十分悠久的区域。据对该县西南部锅底山环壕聚落遗址的考古发现,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便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创造文明。几千年来,发生在这里的故事和佳话数不胜数,从这里走出的名人灿若星辰,清代禁烟名臣黄爵滋便是其中之一。
清道光十八年(公元1838年),黄爵滋以一道三千字的奏折上书道光帝,首倡“严禁”“重治吸食”,直接促进了道光年间(公元1821~1850年)全国禁烟运动的开展,也对著名历史事件——林则徐“虎门销烟”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敢于直表严禁鸦 片决意的黄爵滋因此在历史上与林则徐齐名,当时朝野内外有“林黄”之称,被史学家誉为积极倡导禁烟的先驱者之一。
黄爵滋生活的时代,正是英国人向中国走私贩运鸦 片与日俱增之时,鸦 片流毒肆无忌惮地吞噬着清王朝积弱的“躯体”,造成了极大的社会危机。鸦 片的泛滥不但摧残了中国人的身心健康,且严重腐化了清王朝统治体系;白银大量外流造成了严峻的财政危机,实为“中国三千年之未有祸”。
清政府从雍正帝到道光帝屡次禁烟,都没有收到预期效果。据《中国通史》记载,清道光十四年(公元1834年)前后,朝廷实行的禁烟政策面临严峻考验。
当时,在鸦 片流毒屡禁不止、吸食者愈众、纹银外流愈多的情况下,统治集团内部主张消极禁烟的“弛禁论”逐渐“抬头”,认为“必先罢例禁,听民间得自种罂粟,内产既盛,食者转利值廉,销流自广,夷至者无所得利,招亦不来。来则竟弛关禁,而厚征其税,责商必与易货,严银买罪名。不出二十年,将不禁自绝。”
以太常寺卿许乃济为代表,于清道光十六年(公元1836年)以《鸦 片例禁愈严流弊愈大亟请变通办理折》上奏,公开全面系统地提出了“弛禁”主张:第一,将鸦 片征收重税进口;第二,贩卖鸦 片所得之银不准带回,只允以货易货;第三,允同民间贩卖吸食鸦 片,但官吏、士人及兵丁不得吸食;第四,准允中国内地种植鸦 片。在“弛禁论”被大力鼓吹的情况下,加之禁烟久治无效,道光帝的态度也暧昧不清,对禁烟一事犹疑不决。
日渐风靡的“弛禁论”主张遭到了“严禁派”爱国官员的强烈反对,黄爵滋正是“严禁派”的著名代表。他一直在京任职,官至刑、礼二部侍郎,鸦 片战争爆发前任鸿胪寺卿,掌管殿廷礼仪。
宜黄县政协退休干部朱建宜对黄爵滋生平颇有研究,据其介绍:“黄爵滋对国家大事、民生疾苦均有独到见解,并能直抒胸臆。在禁烟过程中,他开严禁烟毒之先声,树严禁烟毒之大旗,积极倡导和推动了当时全国性的禁烟斗争,堪称禁烟运动的旗手。”
原来,早在清道光十五年(公元1835年)任鸿胪寺卿时,黄爵滋就曾奏陈《申严外夷防禁六事》,其中第六事“匿报于荡,屯留匪类。俱请严行查禁”,论及“严禁”鸦 片的主张,这是“严禁论”观点的最早表露。以后,他逐渐吸收其他“严禁论”者如许球、朱嶂等人观点,并从财政经济、封建政权等国家大计出发,最终形成了必须“严禁”鸦 片的思想体系。
3年后,黄爵滋上奏《严塞漏卮以培国本疏》,引起道光皇帝的高度重视。“奏章列举大量事实,说明银两外漏与吸食鸦 片的关系,认为‘耗银之多,由于贩烟之盛;贩烟之盛,由于食烟之众’,并分析以往禁烟不成的原因在于官吏贪赃枉法,如果允许民间种罂粟,将无法彻底禁烟,进而提出‘重治吸食’的措施。”江西省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胡迎建在《黄爵滋首倡禁烟》一文中如是介绍。
那么,该如何“重治吸食”?对此,黄爵滋大胆提出采用死刑。这一禁烟主张对朝廷上下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和震撼。
据胡迎建介绍,黄爵滋在奏折中陈述了具体的禁烟办法:首先,“准给一年期限戒烟”,如果一年后仍然吸食,则置之重刑,定其死罪;其次,各省督抚广泛宣传戒烟药方;同时,查清天下户口,每五家互结,相互监督,凡吸食鸦 片、匿而不报的照例治罪,举发的给予优奖,军中照此惩办;此外,取缔烟馆,留客吸食鸦 片者,“照窝藏匪类治罪”。他还特别强调“文武大小各官,以知法犯法定罪,罪罚照常人加等”;官员亲属、家丁违反禁令的,除本犯治罪外,“本地方官也要严加惩处”。
当时的道光帝已然觉察到鸦 片的祸害无穷,因此非常重视黄爵滋的奏折,并将此奏发内外大臣讨论。当日,内阁奉上谕:“黄爵滋奏请严塞漏卮以培国本一折,着盛京、吉林、黑龙江将军、直省各督抚,各抒己见,妥议章程,迅速具奏折并发,钦此。”奏章发给诸大吏、将军讨论,在朝廷上下乃至全国引起了一场关于禁烟的大辩论。
正是黄爵滋以破釜沉舟之决心,慨当以慷,给昏聩的清王朝带来了久违的风雷。经过大辩论,“严禁”鸦 片的思想取得了胜利,涌现了诸如林则徐等著名“严禁派”,从而最终坚定了道光帝“严禁”鸦 片的决心。随后,一场禁烟运动轰轰烈烈地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起来。
据《中国通史》记载,黄爵滋的奏疏得到了当时湖广总督林则徐的极力推崇,亦上《筹议严禁鸦 片章程摺》和《钱票无甚关碍宜重禁吃烟以杜弊源片》两疏,提出禁烟必派主禁大臣,严惩私通番夷首恶者。道光帝遂“如爵滋所请”,制定了“惩处贩烟、吸烟新律”,颁行天下,严厉禁烟;并封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鸦 片主要输入地广东查禁鸦 片,以绝其来路。
据我省著名作家彭文斌介绍,道光帝称赞黄爵滋禁烟疏道:“非汝痛发其端,谁肯如此说话。”林则徐对黄爵滋冒险上奏、直言敢谏的精神也极为赞赏:“论死之说,私相拟陈者未尝乏人,而毅然上陈者独有此奏。”清代大臣李星沅在日记中写道:“禁烟重辟之议始于树翁(黄爵滋),成于少翁(林则徐)。”当时粤东还流行联语:“黄爵滋上疏禁乌烟,林则徐巡边散丹药。”形象客观地评述了黄爵滋奏章对林则徐走上领导禁烟运动舞台的促成作用。
记者了解到,鸦 片战争爆发后,黄爵滋受命驰赴闽浙一带,与邓廷桢共同查办鸦 片走私问题和视察海防。他坚持抵抗侵略,致力于加强海防建设,改造武器装备,制订战守方略,招募水勇乡勇支援水师,破格擢用熟谙水战的将校,并向朝廷进献《海防图》,对禁绝鸦 片,抵御外来侵略产生了极为重大的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黄爵滋奏疏引导的禁烟大讨论,还促进了中国第一部较为完备的禁烟法——《钦定严禁鸦 片烟条例》三十九条的形成。在这部禁烟法中,黄爵滋的意见不仅得到了采纳,且更为具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