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如同寓言,其价值不在与长短,而在与内容。——塞涅卡
即便是今日,大千世界之中,对于生命的理解可以超越生活现状的人,也是寥寥无几。
人生在世不过虚度光阴数十载,长短时间各自不尽相同。人这一生,可以主宰的不过是以什么样的态度和品性对待眼前经历的一切。如此走过一遭,便是有了自己独一无二的人生价值。于碌碌无为之辈相较,已然就此谱写了一曲生命赞歌。
每一段人生传奇的背后,都有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坎坷岁月。而有的人,却用自己一生经过的道路,为后世留下了可贵的佳话。早年间出生贫寒的他,甚至依靠接济勉强度过幼年时光。在经历了十余年教学生活后甚至还成为了鲁迅的徒弟。
此后的人生里,他经历了南下经商的辉煌起伏,晚年又以令人印象深刻的形象被津津乐道。可谓成就了绝无仅有的人生。
他就是一代人心目中的《乌龙院》老方丈,电影演员李明炀。那个风趣幽默的老方丈形象给无数观影人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可谁曾想,直到古稀之年,他尚未涉足电影行业。而他流传世间的故事,仅仅是他传奇人生的冰山一角。
李明炀的早年经历,在当时的社会中可以算是相当坎坷的。他的祖辈最早可以追溯到曾国藩部下的后代。
可沧海桑田的社会变迁之后,到了李明炀出生之时,已然是家道中落,无可奈何。1917年出生于湖南的李明炀,一度因为家庭生活的困苦衣食堪忧。为了生存,只能依靠他人的接济。彼时洋学堂的兴起,成为了他当时唯一的救星。
依靠着自己勤劳朴实的性格,再加上学堂给予他的一些物资救助,李明炀就此艰辛的度过了早年的时光。这段经历虽然坎坷异常,但也终究成为了李明炀此后赖以生存的依靠。
凭借着聪慧的头脑和善于学习的本领,幼年时期的他经常跻身于教会学校中学习各种知识。其中一口流利的英语成为了他傍身的骄傲。
从学校毕业后,李明炀开始踏上了孤身一人的求生之路。最终跋山涉水来到上海,幸运的依靠自己早年间学习的知识成功获得了一份在当地基督教贵族学校执教的工作。
彼时的他,认为生存下去已经足够了。无所欲求的心理让他就此将教师工作持续了十九年之久。期间,对于手工艺较为执着的他,甚至还拜师于鲁迅先生门下。在先生创办的青年木刻班中潜心学习,日后也达到了炉火纯青的技艺。
命运似乎总是善于打破原有的平静。正当李明炀生活步入正轨之时,中国社会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也带来了封建殖民遗留学校需要解散的消息。自此,李明炀彻底失去了生活的重心,甚至一度无路可走。
传奇的人生总能从绝境之中找到全新的方向。自1952年时李明炀失去工作以来,他就积极寻找出路。南下香港对他而言,似乎只是一个无奈的选择,却就此开启了他人生的新篇章。
来到香港的李明炀经历的必然是风雨的洗练。无所依靠的他在几年内都只能从底层开始打拼。可不屈服于命运的人总能寻找到人生的方向。
在常年观察商业走向之后,他坚定了目标想要创办属于自己的玩具品牌。李氏公仔就此诞生。
李明炀的诚信和踏实为自己的商业之路竖起了风帆。几年发展之下,他的公司被运营的风生水起,他本人也从一无所有成为了当地著名的商业巨头。
李明炀在从事商业的几十年间,创造了不少脍炙人口的产品。例如中国风的椰菜娃娃玩具,都成为了经典的商业案例。他本人也就此实现了从未想象的宏大目标。
至此,李明炀的人生已然是无数人倾倒和向往的对象。可这位"乌龙院老方丈"的传奇才刚刚拉开序幕。
李明炀的公司早在李嘉诚尚未起家之时就已经是家喻户晓的企业。可如今再难以听人说起,是因为早在李明炀踏足影视行业之前,公司就因为经营问题最终被时代湮灭。
可李明炀的人生却并未因此坠入深谷无法脱身。离开了自己一手创立的企业,李明炀似乎又回到了曾经一无所有的生活。他也就此平淡度过了一段时光。
一个几乎是巧合的偶然机会,将他的人生带向了一个从未涉足的领域。晚年的李明炀,因为一个随意的微笑被当时的知名摄影师抓拍到,甚至还被印成了明信片大肆发行。
没想到阴差阳错之间,李明炀的形象被众人牢牢地记在了心底,还深厚欢迎。
此时,著名的女明星萧芳芳也发现了这番趣事。几经思考之下,她决定邀请这位已经年逾花甲的老人参与到自己的电影中来。
本来打算婉拒的李明炀,因为生活的贫困做出了无奈的妥协。没想到,就此开启了香港电影的一个新纪元。
今后的十余年间,这位老人就一头扎进了如日中天的香港影视行业之中。从业的这段时间里,李明炀出演的电影数量高达二十余部之多。其中不乏很多观众耳熟能详的角色出现。
尤其是《乌龙院》中饰演老方丈的形象,更是成为了一代年轻人的青春回忆。那个永远带着微笑的老方丈也在一时间被众人公认为最受欢迎的角色。
兢兢业业的他将无数的经典留在荧幕之前,也用演技征服了观众的内心。直到九十一岁那年遗憾离世,他都持续的奉献着自己的人生价值。
有生之年历经坎坷的他,即便是拥有了财富也没有自我享受。他身后的财产都尽数捐献给了香港的难民营。他最大的志愿也是希望他人可以获得幸福。
老方丈的离去,享年91岁,带不走人们曾经的回忆,相反,将会让他人生的价值奉献给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