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已经有好几部大银幕作品被认为是献给电影的一封情书,但说到点题和主旨的切合度,本片可能更有资格担当这个责任。
主角三人组皆是那个年代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内莉出身卑微,却总想挤进电影圈成为大明星,曼尼是一位墨西哥移民,因为各种机缘巧合进入制片公司,并且爱上了内莉,杰克虽然贵为默片时代的大佬,无奈随着有声电影时代的到来,他也面临着被抛弃的危险。
为上位,内莉不仅牺牲身体,甚至放弃了灵魂,她的离经叛道,固然有遗传的原因,但更多还是对好莱坞传统道德标准的反抗,可惜毫无根基、势单力薄的她,除了偶尔疯癫,做出一些出格举动外,并没有太多长远考虑和计划,后期沉迷于毒品香消玉殒,注定只能成为一颗流星划过灿烂的星空。
和内莉不同,杰克早已功成名就,他的悲哀或者不幸,更多因为自己的执拗和不肯认输。在有声电影开始普及后,杰克的优势和神秘感变得荡然无存,观众尤其不能接受一个默片演员竟然开口说话,不是杰克不够努力,恰恰相反,当时代想把一位演员抛弃时,个人的坚持和不放弃只能沦为螳臂挡车般的不自量力,杰克选择自杀结束自己的生命,是因为他认为精神世界崩塌后,人世间已经再也没有可以打动自己的东西。
曼尼是幸运的,他赶上了电影行业迅速发展的好时代,从底层到管理层,不断遇到贵人扶持,自己也足够努力,才有了后面的成功。然而,曼尼也是不幸的,因为他认识了内莉并且不可救药的爱上她,内莉的疯狂不仅毁灭了自己,也把曼尼拖下了水,可是,多年之后,当曼尼回忆往事时,他应该也不会后悔,因为那毕竟是他的青春,是他曾经疯狂的、着迷的、不顾一切的青春。
从一开始的长镜头yinluan派对,到内莉做出的种种挑逗、xing暗示举动,杰克喝醉酒后石破天惊的跌下楼掉入泳池,电影仿佛就像一位任性、却又有些傲娇的小孩,随意将自己最肮脏、最阴暗的一面呈现给观众,完全不加掩饰,更遑论中间还穿插着太多阴谋、太多算计,小人物在卑微中死去,大明星也有可能一夜被人遗弃,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好人,有的只是利用、出卖以及各种歇斯底里的疯狂。
内莉为了证明自己的勇气,可以向响尾蛇发起挑战,也可以在大庭广众下暴饮暴食后直接吐到别人身上,杰克为了还人情,可以出演各种自己不齿的烂片,他们违背自己的本心,不过想证明自己还活着,还有在这个世界存在的意义,否则,就不过是一具行尸走肉而已。
可在那些浮华的外表下,我们却能够通过导演的细节,感受到那宛如处子般的内心,那不仅是对逝去美好时代的感慨,更有对电影一路走来的感动和期许。
当时间跨度在足够长后,我们会惊讶的发现,那些遗憾、痛苦,都不过是历史长河中的一点波纹,甚至连浪花都谈不上,无论那个年代多么的暴力、不可理喻,时间洗涤后,留下的却都是精彩和感动。电影记录下的这些片段,正是那些我们想孜孜追求、忘却人世间丑恶的真善美的东西,虽然只是短短一瞬间,但弥足珍贵。
《巴比伦》的口碑,注定会走向两极分化,它的狂妄自大、它的深情内敛,一般人都会很难接受,可这个年代,需要这些个性表达的东西,尽管不完美,却意义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