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县委大院》里面,我们都知道,梅晓歌作为光明县的一把手,他为了经济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可没想到他的操作下,的确在短时间内对经济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看起来是梅晓歌把经济搞得还可以,但实际上又不完全是,事实上,梅晓歌在光明县任职的这段时间里面,把光明县的经济都给直接搞垮了,甚至毁了光明县的未来。
首先,主抓经济的离谱操作了,剧情里面,梅晓歌和曹立新两人的选择截然不同,梅晓歌选择了环保,而曹立新选择了经济,结果就是曹立新很有可能有什么麻烦,以后就要在市里面的正处级岗位上混到退休了,而梅晓歌却因为选择了环保,接下来必然是会升迁,但实际上,梅晓歌却实打实让光明县成了自己发展路上的垫脚石。
因为过度追求经济的结果是什么呢?答案是对企业污染方面采取粗放式管理,可选择环保的代价必然是经济会跟着受到损失,要知道,光明县的问题是什么?本身就是因为财政没有钱了,兜里比脸还干净的结果,就是地方很多乱象频出,像交警队乱罚款,医院拖欠工资的事情,因为很现实,财政收入多,问题就会得到解决。
可结果却是光明县因为环保,把贡献税收的企业来了一波血洗,直接掐断了光明县的税收,本来地方财政就有点入不敷出的情况,梅晓歌还主抓环保,自己的乌纱帽是保住了,地方的雷也跟着来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随着税收的减少,光明县地方的未来绝对不是什么好事,财政收入差的结果必然还会继续恶化下去。
其次,就是梅晓歌异想天开的发展农业计划,更是堪称是灾难性的发展思路,最气人的是梅晓歌还搞了什么砍掉经济作物搞什么农业化的思路,还大言不惭说什么稻田养鱼的说法,简直是把我看得一愣一愣的,我严重怀疑编剧压根就不知道这些骚操作的后果,难怪有观众会说《县委大院》是一部科幻剧的原因了啊。
其实,这就造成了一个新的问题,农民因为砍掉经济作物的结果,就是他们没有了收入,他们更不愿意再留在农村生活,人口必然会出现外流的情况下,也不知道梅晓歌看到接下来的发展会怎么样呢?还说什么光明县在我们手里变好了或者变坏了,我看现在的情况怕是不言而喻了,梅晓歌就是个实打实的利己主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