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陕西省临潼县西杨村人们在打井时发现了一个陶制的人头,但因为那时村民们普遍认为挖到人头是件很不吉利的事,便将其重新埋了回去。直到他们又挖出了其他身体部件,这才引起了当地居民的关注,并上报给了有关部门。就这样,考古专家发现了世界第八大奇迹兵马俑,又通过对四周的勘察研究,准确确定了秦始皇陵的位置。由于技术等原因,工作人员并未对陵墓进行挖掘,而是在不断对其进行研究。
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公元前230到公元前221年,秦国耗时十年先后灭掉其他六国,完成首次大一统,并建立起我国第一个中央集权制王朝。在他统治期间,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地方上则以郡县制代替的分封制,这两个制度对之后的历朝历代都有着深远的影响。不过,除了他的这些功绩,人们对他的另一个印象就是他对长生的痴迷。为追求长生,始皇曾派徐福出海寻找不老神药,可惜无疾而终。他也对长生不老失去了信心,将注意力放到他的陵墓上去。
古代有一种观念叫事死如事生,意思是说死后要同生前一样。因此,始皇的陵墓规模尤其浩大,早就他13岁登基那年,陵墓工程便已开始,一直到他去世后的第二年,陵墓才正式建成。这期间一共花费了39年的时间。除了时间长以外,修陵所用的人数也是最多的。据说为修建陵墓,始皇共征集了72万人,但这还不是最高,修陵的人数曾一度达到80万,这是一个史无前例的数字,要知道,世界上最大的胡夫金字塔也不过用了10万人。秦始皇陵所用的人数相当于他的8倍。
以故宫为例,78个同样大的故宫才能组成一个秦始皇陵,人站在里面犹如沧海一粟,无法想象。另外,秦始皇陵仿照咸阳城的规制,有地宫、内城、外城之分,当中最显眼的是位于内城的封土堆,而在封土堆之下就是整个陵墓中最神秘的地宫,《史记》对此有诸多记载。
首先是它的位置,司马迁只用了三个字来表示穿三泉。对于这个词,有专家猜测,这可能是指遇到地下水的次数。所谓的穿三泉就是穿透三层地下水。根据当地的地质资料显示,一层地下水的深度大约是16米,三层加起来大约有11层楼那么高,可以说是很深。要知道,现代工程学中规定,凡是深度超过五米的基坑,都会标为危险工程。在那个没有防护的年代,能挖出这样一个巨大的地宫,着实令人震惊。史料还记载,地宫内藏着许多奇珍异宝,他仿照咸阳修建,上是用珍宝绘制而成的日月星辰,下方则是用水银灌溉而成的江河大海,他们会像真正的川江一样奔流不息。秦始皇只需躺在棺椁里,便能顺着河流巡视他的江山。
甚至还有传说,地宫内放置了许多用人鱼膏制成的蜡烛,用之可灯火通明,千年不灭。关于人鱼,它是神话传说里的生物,在现实生活中,从未有人见过人鱼。于是有人猜所谓的人鱼其实就是鲸鱼。根据科学研究表明,鲸鱼油确实可以燃烧,且一吨鲸鱼油能够燃烧14年,地宫里竟然能藏有上百吨水银,以秦始皇的财力,贮存上百吨鲸鱼油用来照明也不在话下。除了人鱼膏这个未解之谜外,还有人说地宫里藏着一份长生不老药,但具体情况如何,都需要打开陵墓才能知晓,可文物局并没有挖掘秦始皇陵的打算。
关于秦始皇陵,大部分人都想知道他是否真的如史料中所说埋藏了无数的珍宝。但从发现至今,40多年过去了,秦始皇陵依然大门紧闭,将人们的视线牢牢遮挡在外。其实,不止民众想知道,很多考古专家也想知道,但不能挖的理由实在太多。
首先是地宫里的水银河,关于这一点,最初人们是不相信的。水银又被称作汞,不仅有毒,且具有极强的挥发性,若有人闯进地宫,顷刻之间就会被夺走生命,更别说在陵墓中放置上百吨水银。但随着技术的发展,考古专家在对陵墓的探查中确认地宫中确实出现了汞异常,并且根据物探显示,汞分布的特点是东南、西南强,东北、西北弱。如果真的如《史记》记载,水银代表的是江河大海,正好可以和渤海、黄海的位置对上。
假如要挖掘秦始皇陵,那么考古人员首先要面对的就是汞所造成的有毒气体,以及汞泄漏所带来的污染。假设解决了水银问题,但陵墓内仍危机重重。据《史记》记载,在地宫附近暗藏着许多流沙层,只要有人进入,就会迅速被沙子淹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