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今日热搜榜

秦始皇被人们称为“千古一帝”,为什么还有人说他是暴君呢?

频道:武侠小说 日期: 来源

秦灭六国,统一华夏;书同文、车同轨;废除分封制、改行郡县制等,是秦始皇建立的万世功业,从此奠定中华两千多年的政法、文化制度。而另一方面,秦始皇又是一个“刚毅、寡恩”的人,被称为暴君。他为何是一个这样的人?文化学者郑骁锋从秦始皇的童年经历、少年成长和成年遭遇,找寻他形成此种性格的原因,这样的找寻过程是追寻历史真相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华文化精彩展现的过程。

鸩是一种毒鸟,相传以鸩毛或鸩粪置酒内有剧毒,只要把它的羽毛在酒中轻轻划过,这杯酒就能够在瞬间终结人的生命。吕不韦(? 一前235)的案桌上便摆着这样一樽鸩酒,酒色碧蓝,隐约闪着妖艳的光。酒樽旁是一卷新到的诏书,摩挲着光滑的竹简,他眼神迷离。

忽然,吕不韦诵读起诏书上的文字,诏书简短,每个字他都烂熟于胸:“君何功于秦?秦封君河南,食十万户。君何亲于秦?号称仲父。”他反复读着,声音越来越急促,声响越来越大,并发出一阵阵狂笑,到最后,简直歇斯底里了。也不知过了多久,吕不韦停了下来,喘息着,大袖一拂,将诏书扫落在地,同时一把抓起酒樽,猛地将鸩酒倾人口中。

吕不韦的世界顿时变得漆黑,他隐约听见空樽铿然坠地之声,遥远而空旷。他挣扎着不让自己倒下,嘴里呢喃道:“君何亲于秦?号称仲父。”吕不韦的言辞虽已无法听清,但仍透露着自豪——甚至,还隐藏着一丝极深的悲伤。发出这卷诏书的是二十四岁的秦王嬴政(前259—前210)。虽然羸政此时已做了十二年秦王,可实际上三年前才开始亲政。

吕不韦从羸政父亲(秦庄襄王)在位时就担任了相国,在此期间,仅家奴就有上万人,为其奔走的辩士、门客也有三千多人。通常情况下,双方若要角力,年轻的羸政根基尚浅,并不一定占优势。这种比较不是没有根据的,吕不韦一手造就的暴发户膠毐就曾实施过针对赢政的叛乱计划,当时吕不韦的门客也愤慨难平、摩拳擦掌,甚至跃跃欲试了。

这大概可以从那个流传几千年的绯闻上找原因。吕不韦以生命为代价步步退让,合理地解释了作为一位父亲对儿子的宽容与深情。当然,更符合逻辑的是,赢政虽然只有二十岁出头,却让老政客吕不韦感到了重压,令他不敢萌生任何反抗的念头。

然而赢政也让吕不韦觉察到了危机。吕不韦毫不怀疑嬴政的能力,但作为一个昔日的成功商人,他深知经营与保本——攻与守——需要用不同的手段。据吕不韦观察,赢政似乎从来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如果以骑士来比喻,他永远只有一个动作,那就是狠狠地鞭打胯下的马。

吕不韦担心赢政有一天会因战马支撑不住而猝然倒地,为此,他做过一件轰动列国的事。他把自己门客整理的诸子学说《吕氏春秋》全部悬挂在都城咸阳最热闹的市门上,边上还垒起了耀眼的黄金。他承诺:无论谁,只要能改动此书一字,都可以将那堆黄金拿走。

水本是温柔、轻灵的象征,然而黑色的水只能给人以凝重、恐怖的感觉。始皇帝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他认为,既然是水德之运,就必须刚毅、寡恩。始皇帝的法令并没有因为统一而宽松,反而越来越严苛。依据出土的睡虎地秦简,五人共同偷盗一钱以上是要斩左脚趾。

人的性格很大程度上由成长经历养成。始皇帝的脾气固然暴虐,但如果留心一下他的成长经历,倒也不由得感叹事出有因,甚至还能产生几分同情来。始皇帝的父亲是派往赵国的人质,赢政因此出生在赵都邯郸。就在嬴政出生的前一年,秦将白起在长平几乎将赵国精壮屠戮殆尽,赵人对秦人的仇恨可想而知。但这本该属于两个国家之间的恩怨,却尽数压到了嬴政母子的肩膀上。

在赢政两三岁时,他的父亲便与吕不韦一起抛下家属,趁着夜色逃回了咸阳。幼儿弱母滞留赵国,欺凌、歧视、报复,甚至杀戮都是意料之中的事。学过医的郭沫若认为,始皇帝的鸡胸、豺狼声,其实是骨软化症和支气管哮喘,这种大胆的猜测成立的话,也可以印证羸政小时候在赵国所受到的险恶待遇,同时也没有得到必要的健康和安全保障。

关键词:始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