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12月25日,红军长征胜利结束不久,党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了政治局会议。会议根据国内外形势和国内阶级关系的变化,讨论并决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问题。接着,毛泽东在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报告极其深刻地阐明了当时的政治形势,对在抗日条件下重新建立统一战线的可能性和重要性作了完整系统的分析,着重强调了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作用,既反对“左”倾关门主义,又反对右倾投降主义。毛泽东以无比巨大的气魄宣布:“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会后,立即组织了“东征部队”,准备东渡黄河对日寇作战。
1936年1月26日“东征部队”由子长县出发,2月25日挺进至清涧县高杰村的袁家沟一带,部队在这里休整了16天,并庄严发布了《东征宣言》。据延安革命纪念馆陈列组的同志讲,他们经过调查,认定《沁园春·雪》即作于这个时期,因为当时毛主席在那里居住期间,曾下过一场大雪,可看到长城内外,白雪皑皑,隆起的秦晋高原,冰封雪盖。那平日奔腾咆哮的黄河,一经冰封,顿失滔滔。这情景和主席词中所写完全相符。因此,初步认为这首词是毛主席一九三六年二月七日在陕北袁家沟写的。
1945年秋天,毛泽东赴重庆与国民党举行和平谈判,柳亚子向毛泽东“索句”,毛泽东便将9年前创作的《沁园春·雪》录赠给他,并致信云:“初到陕北看见大雪时,填过一首词,似与先生诗格略近,录呈审正。”同年11月14日的《新民报晚刊》,首次刊出这首词的传抄稿,一时轰动了山城,和韵之作布满天下,赞美者有之,反对者也有之。1951年1月8日,上海《文汇报附刊》曾将作者书赠柳亚子词的墨迹制版刊出。1957年1月,《诗刊》首次发表了经作者亲自审定的《沁园春·雪》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这几句进一步咏雪:群山连绵,像银色的长蛇在飞舞;秦晋高原起伏不平,似白色的群象在奔驰。群山和高原,都在和上天比高低。群山和高原本来都是静止的事物,作者站在高处,望着大雪掩盖下的起伏不平的群山和高原,便有由静到动的感觉,因而出现了群山像无数银蛇在舞动,高原像白蜡样的象群在奔跑的神奇景象。“原驰蜡象”初为“原驱腊象”。“驱”者,鞭马前进也;“驰”者,车马疾行也。改“驱”为“驰”,变被动为主动,更具飞动的色彩。关于“腊”改为“蜡”,是作者听取了诗人臧克家的意见而修订的。有一次,毛泽东找臧克家等人谈诗,臧克家询问“腊”字该作何解,毛泽东和蔼地反问:“你看应该怎样?”臧克家提议:“如果作‘蜡’比较好讲,‘蜡象’正可与上面的‘银蛇’映对。”毛泽东点头同意,说:“好,你就给我改过来吧。”原词中的“腊象”,指真腊象。古真腊即今柬埔寨,是象的产地。改为“蜡象”,“蜡”即乳白色,形容白色的象群,显得更为形象、逼真。为什么会产生“欲与天公试比高”的感觉呢?因为诗人位居高处,放眼远望,看到飘雪的上天与大雪覆盖的群山、高原连成一片,便有群山、高原跟天公比高的感觉了。作者笔下的被大雪覆盖的群山和秦晋高原,具有无穷的生命力和顽强的战斗性格,在某种程度上体现着:“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等到雪后天晴,看到火红的太阳跟被大雪包裹着的山河相互映照,祖国大地显得格外艳丽动人。如果说从“北国风光”到“欲与天公试比高”,写的是眼前壮丽的雪景,主要是现实主义手法的话,那么,“须晴日”之后的三句,则是对理想境界的虚写,浪漫主义色彩较浓,它在壮丽之外又加上了艳丽,使阳刚美与阴柔美统一在一起。“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是这首词的前结句。它“以景结情”,含有不尽之意。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祖国的江山这样壮丽美好,使得无数英雄人物争着向它致敬、贡献力量。这两句是过片,它很自然地由上阕过渡到下阕。“江山如此多娇”是对“北国风光”的总结,既包括现实的境界,又包括理想的境界,并引出为多娇江山折腰的英雄人物来。这两句被词家称为“换头起句”。词的“换头起句”非常之难,起得不好,不是意思与上段相同,就是另作头绪,不能使上、下片融为一体。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至于天之骄子的成吉思汗,更是只会开弓射大雕。言其只懂得武功。天骄:汉时称匈奴单于为“天之骄子”,意谓上天所骄纵的人物。“只识弯弓射大雕”,是说只以武功见长。毛泽东列举中国历史上有作为的封建皇帝,既肯定他们的历史功绩,又指出他们的不足,从而批判了封建主义的一个侧面。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以往的事情全都过去了,真正数得上风流人物的,还得看当今时代的无产阶级。风流人物:对一个时代有巨大影响的杰出人物。作者自注:“末三句,是指无产阶级。”“俱往矣”三句,是整首词的后结句。《沁园春·雪》的末三句,真如“泉流归海”,既收得尽,又言已尽而意无穷,启发人们想象,鼓舞人们斗志。
古往今来,在中国文学史上咏雪的诗词多如牛毛,其佳句如:“开门雪满山”、“独钓寒江雪”、“门对寒流雪满山”、“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拿这些句子与毛泽东咏雪的句子一比,在气势上有天壤之别,毛泽东确比前人高明得多。何以如此?最根本的原因,是由于毛泽东是无产阶级革命家,他心胸开阔,能站在历史的制高点去观察自然和社会。诗人笔下的自然是人化的自然,诗人吟出的雪景,总自觉不自觉地反映着作者的人格和情思。毛泽东“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的伟大人格,才使他写出了气魄雄伟壮丽、充满生机、豪情满怀的千古绝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