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今日热搜榜

漫威要打新 BOSS 了

频道:科幻电影 日期: 来源

Sir 刚发完稿子就赶到广州市中心最豪华的商城,最好的影院门外,那里已经排好了长长一条取票队伍。

迅速找到编辑部小伙伴,走到队尾,期间碰到许多老同事、老朋友,我们在逛完街离场的路人的羡慕眼神中,聊着即将要看的电影。

那是 Sir 电影组织的《复联 4》粉丝观影活动(比北美还早两天)。

不仅广州,当天在北京、上海等 20 个城市都有场次。

我们特意让大家提前半小时到场,在影院里聊天,互动,起哄,期间有影迷举起巨大的盾牌和锤子,全场都笑了。

走出影院已经凌晨三点,但丝毫不困,Sir 还在朋友圈发了首歌。

如果你还记得,它是《银河护卫队》的插曲,并在《复联 4》第一幕再次响起。

是的,Sir 那时不知道疫情会来临,世界会陷入剧变,满脑子只沉浸在一个想法——电影,我们,什么时候再相聚?

却又能清楚地感知到,不一样了。

△ 因为进场观影要封存手机,只能给你们看看外面的现场照啦

先是 2 月 7 日 0 时,漫威电影宇宙第四阶段的压轴之作《黑豹 2》,在中国内地影院正式上映;同时定档的还有第五阶段的开篇之作——《蚁人与黄蜂女:量子狂潮》,2 月 17 日,也就是明天,将于全国和北美同步上映。

的确,漫威缺席内地市场三年,让国内影迷错过了 MCU 的第四阶段。越发庞大的世界观加上错过的剧情,不少非死忠粉的观众慢慢跟不上漫威的剧情,甚至表示了对新故事的 " 婉拒 "。

而信息的闭塞,也让市场上出现不少围绕漫威的杂音。

被纷争和谣言包裹在迷雾中心。

如今在 " 漫威回归 " 的大前提下,我们不必再雾里看花。

Sir 认为有必要用纯作品的角度,去为各位毒饭们复习一下。

如果要从整个系列中挑出一个印象最深刻的镜头,Sir 总会想起他:

但 Sir 想起这个镜头,并不想说漫威彩蛋埋得多深,世界观设计得多细。

它恰恰承载了漫威电影初期某种粗糙的" 冲动 "。

这一幕,是一个小男孩戴上面具,以为自己是钢铁侠,而他多年后经历曲折和挫败的确成为了 " 钢铁侠 "。

这是漫威最初想传递给观众的愿望。

但塑造的方式却相反:

让助手买了几个芝士汉堡,招待记者朋友们坐下,回顾着自己劫后余生的经历。

从世界第一军火商,到维持世界和平的英雄。

他首先展示了作为人的弱点(欲望)。

其次又展现了作为英雄的弱点(身份)。

这是当时绝大部分超英电影没有想过的。

前漫威时代里,超级英雄更多是一种新奇的符号,镶嵌在不同的议题当中——宏大的,如李安和诺兰,借超英反思冷战时期的核危机、现代社会的秩序与道德;精致的,如最初蜘蛛侠,套用了经典的家庭伦理与爱情范本。

漫威讲的则是一场普通人的英雄梦。

他的身世,源于世界首富的八卦秘事;

他的经历,又与主演小唐尼的经历不谋而合——因深陷丑闻而事业遭遇重创,众叛亲离后重新振作;

他的颠覆,则是当时漫威这家濒临破产的小公司,面临绝境后迫不得已的冒险,就像漫威之父斯坦 · 李曾说:" 我要把钢铁侠塑造成一个混蛋,然后让全世界都爱上他。"

曾经,他躲在花花公子的套子里。

人们说他很花心,但他想勾搭小妹妹时,还要靠哈皮的眼神和汇报,才和对方搭话。

然而一觉醒来,原来他生活中不只性爱是一次性的,连清晨的阳光都是模拟的。

后来,他躲在 " 世界和平 " 的幻象里。

他是个科技狂人,甚至以为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可以推动世界和平,沉浸在宏大的正义感里。

但当他被恐怖分子劫持,揭开商标,才发现正是自己的斯塔克工业将无辜之人扔进火海。

在这场鲁滨逊漂流记式的自我救赎中,斯塔克慢慢意识到自己的局限,麻木,和微渺。

并在一直保护自己的伊森博士牺牲时,真正感受到生命的重量,以及为何他必须成为 " 英雄 "。

谢谢你救了我的命

那就珍惜它 别浪费生命

那是斯塔克救赎后的警醒:

正是意识到肉体的脆弱,他才发疯一样将自己锁在实验室里,不断升级盔甲,发明程序,为自己,以及自己深爱的人(小辣椒、蜘蛛侠)提前打造好保护的铁甲。

而恰恰是人的 " 弱点 " ——情感、怜悯、同理心等等,在激发着保护彼此的冲动。

正如那个手无寸铁的小孩,看见外星人入侵,看见高楼崩塌和生命垂死,才敢举起那细细的手。

Sir 仍记得《复联 4》那个藏得最深的彩蛋。

在电影进度条的最后,一个只能听到的 " 彩蛋 "。

那是 11 年前,所有故事开始的声音。

托尼 · 斯塔克被劫持,他在山洞里,用锤子敲出第一件钢铁战甲。

具有了让所有 " 小男孩 ",敢于举起那只手的魔力。

老马的批评确实点出了电影市场发展的不平衡,而不少漫威创作者当时也有过回应。

但许多人引用这段话时忽略了一个前提:

他批评的是漫威。

更是 " 只有漫威 " 的趋势,是 " 漫威式电影娱乐 " 侵占 "cinema" 的严重不平衡。

漫威出现以前,漫改片不过是一个人见人嫌的巨坑。

烂片密密麻麻,偶有《黑暗骑士》这样的佳作,更多靠神人神力。

直到 2005 年版权回到漫威手里,期间改编权辗转于福克斯、新线影业(代表作《指环王》三部曲),昆汀想过当导演,尼古拉斯 · 凯奇和汤姆 · 克鲁斯都曾接近出演钢铁侠。

按照迪士尼前 CEO 罗伯特 · 艾格自传《一生的旅程》透露:早在上一任 CEO 迈克尔 · 艾斯纳时期,就有收购漫威的想法。

" 这是一座拥有数千个 IP 的沉睡的金山 "。

当时市场普遍看淡,连独立董事乔布斯都不看好,而且漫威(动漫)内容不乏黑暗色彩,与迪士尼的合家欢气质有冲突。

但刚刚收购了皮克斯的罗伯特 · 艾格坚信 IP 的力量。

——他带了一本漫威角色全介绍的书,向乔布斯解释这个全新的世界观。乔老爷只看了十秒就把书推了," 这对你很重要吗?你真的想要它吗?它会是第二个皮克斯吗?"

成功凭经验,划时代的成功靠直觉。

这看似意外的成功有一个重要原因:

这一波又一波觊觎漫威的电影人,对它知之甚少,更谈不上爱。

深刻地改变了好莱坞漫改片的思路,让之后的漫威作品成为标准的、有统一风格的产品。

而且是一座高质量,高标准,让所有年龄层都能流连忘返的主题乐园,而不是哄人买票的 " 乡镇乐园 "。

漫威不一样,他让不同的英雄在各种的电影之间 " 串门 ",给了观众发现彩蛋的乐趣和惊喜,忠实地践行着娱乐至上。

很多人忘了,与《钢铁侠》同期上映的,还有一部叫《无敌浩克》的超英片。

如今看《钢铁侠》在商业上是大胜,但当时后者作为成熟 IP,期待值几乎碾压。

片尾高潮戏,班纳博士从高空坠落,变身过程,《无敌浩克》是以悲壮的正剧处理。

相反,它能以娱乐化的桥段消解,恰恰是一种强大自信。

这种自信来源于漫威所塑造的电影宇宙,足以让编剧用三部、五部、甚至十部电影的体量去积蓄情感。

而当它真正完全释放呢?

15 年下来,粉丝们几乎每看一部漫威,都会得到过去时光的回响。

美队的 " 我能跟你耗上一整天(I can do this all day)";

先是《复联 1》钢铁侠对洛基说,再到《复联 3》洛基对灭霸说的 " 我们有浩克(We have a Hulk)"。

以及,钢铁侠的那句 " 我是钢铁侠 "……

漫威本可以在那个人气最高的节点,像外界猜测那样,为下一阶段开始铺垫,让利润继续翻滚。

可 Sir 还记得当年专访时,漫威 CEO 凯文 · 费奇坚决地否定这一做法:

这部电影(《复联四》)在严格意义上,只会关于一场终结。只有当我们公布了未来的电影计划时,你或许会在电影中找到一些蛛丝马迹。

但如果你第一次看,你是不会察觉这些的。

有的只是一场庄严、惨烈的集体告别。

与普通人一样,无法喊出任何崇高的口号,徒留一片屈辱又难以辩驳的缄默。

这是漫威创作者们,自己作为狂热粉丝的又一次任性。

眼下是漫威最困难的时期。

而刚刚结束的第四阶段则进入疲态:

疫情的影响、文化的差异、审美的疲劳等等,都减缓了漫威电影进击的势头。

加上电影宇宙是一个前后紧密咬合的链条,不能乱,一个项目被拖延的结果,就是所有项目都被影响。

甚至像《永恒族》《尚气》这些区别于以往气质的开拓,在质量并不完美的前提下,也因为舆论环境剧变,彻底消弭于电影外的争端。

尤其小荧幕——《旺达幻视》反喜剧的情景喜剧;《洛基》企图改变命运的荒诞穿越;《月光骑士》暗黑恐怖的冒险;还有《假如 …?》彻底释放平行宇宙的疯狂猜想。

迪士尼经历过去几年的动荡后,在 2022 年重新邀请罗伯特 · 艾格回到 CEO 的位置。

而艾格回归后,给员工内部信中有这样一句话:

我完全相信,故事仍是推动这家公司的燃料。

这也引出内地内地市场开放后,影迷真正关心的问题:

具体的计划与蓝图,Sir 今天一篇说不完,也太缥缈。

《黑豹》是首位拥有个人电影的黑人超级英雄,而在前作上也的确投入巨大诚意,去还原黑人的部落文化、信仰、仪式。

这对于漫威粉丝来说无可厚非——查德维克 · 博斯曼在拍摄《黑豹》时就确诊癌症,但为了确保身材达到黑豹的标准,他还是坚持每天训练 4 小时,最终在银幕上成就了真正的瓦坎达国王。

押解埃弗雷特 · 罗斯运输车的车牌—— CB112976,是查德威克 · 博斯曼的生日, 1976 年 11 月 29 日,"CB" 也正是查德威克 · 博斯曼(Chadwick Boseman)名字的缩写。

而作为中国观众,Sir 更喜欢的还是《蚁人 3》。

如果要在《复联 4》中选出一位最能 " 承上启下 " 的关键角色,无疑是掌握核心科技的蚁人。

或者说,是专注于量子领域的皮姆教授。

而漫威却选择了二代蚁人作为系列主角——斯科特 · 朗。

这是个什么人?

不是什么好好先生,坐过牢,离过婚;他也有战衣,但战衣从皮姆博士那偷来的。

但也因此,漫威在他身上衍生出新的变奏——

与初代复联后期才加入的家庭关系不同,蚁人,出场便是漫威宇宙第一个单亲爸爸,第一个女儿奴,第一个 " 恋爱脑 "。

《蚁人》,是漫威想象力的新跳台。

炸完了纽约炸地球,炸完了世界炸宇宙,然后该炸啥?

正如《蚁人与黄蜂女:量子狂潮》(《蚁人 3》)中所传递的那样:世界上真正美丽的景色,隐藏在我们的世界之下。

《蚁人 1》《蚁人 2》中,漫威先将视角缩到了蚂蚁大小。

很多人都还记得《蚁人 1》中玩具房的打斗。蚁人看玩具火车竟然如真的火车一般具有压迫感。

《蚁人 3》更进一步,直接全方位展示了量子领域的视觉奇观。

就说一点,Sir 在首映时收获了漫威电影宇宙至今在大银幕都没有过的视觉震撼,而这震撼不全建立在技术之上——更多在于视觉模式的开拓。

当量子领域在银幕上具象化,是前所未有的体验,是混沌与秩序的有机结合。

同时,《蚁人 3》作为漫威第五阶段的开端,还是 " 多元宇宙传奇 "(The Multiverse Saga)的关键战役。

漫威未来阶段的终极反派 " 征服者康 " 也首度在电影中登场。

他是一个无视时间和空间、拥有无数人格的反派。

《蚁人 3》中,他已经展现了他几乎无人能敌的战斗力——当一个康倒下,又有千千万万个康站起来时,你很难想象,编剧该如何结束这一场战斗。

征服者康将成为复仇者联盟在未来的最大威胁,也是我们对未来故事走向的最大期待。

对于感兴趣的毒饭们,Sir 强烈建议亲自去大银幕感受,更推荐大家找上当年一起聊过漫威的小伙伴共同体验。

在后疫情时代,它更意味着相聚。

我们似乎更习惯各种对主流价值的消解,适应了撕裂与下坠,于是也更离不开茧房里的安全感。

当初那个深夜,抛开稿子和热点,卸下了生活重压和第二天还要上班的疲惫。

踮着脚走进那个造梦的空间,感受大银幕上的光影流动,变幻万千。

关键词:美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