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视频主人公弯弯和超超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毕业5年期间,一个曾经在互联网大厂工作,现在存款只有五千多。另一位在中国传媒大学读了研究生,梦想是成为一名编剧,结果一路碰壁,她上一份工作是一家火锅店的服务员。
面对看起来有些“失败”的人生,视频里的两个女孩坦荡地说,学会接纳当下的自己,会发现自己的选择还有很多,“我感到了从未有过的自由和开阔”。
作为弯弯和超超的母校,华中师范大学也在文内提出了4个问题,并表达了对学子的信任和鼓励。
人生的道路本来就有很多种,年轻人大可以在开阔的原野上自己选择奔驰向前的方向。而对于那些挤压过来的“墙”,其实是可以打碎、可以无视的。只要自己没有放弃过努力,心中有一分向着目标进发的勇气,这样的人生就有独一无二的价值。意识到这一点,也就看到了开阔的未来。
我们也呼吁社会各界不断为年轻人拓宽就业渠道、创造宽松的就业环境、提供广阔的就业空间,让他们有机会和平台发挥才干、实现价值。对当下的社会而言,营造平等、宽容的就业氛围尤其重要,我们需要用平常心看待就业话题,接纳、欣赏年轻人的就业选择,让年轻人在所有的平台上都能收放自如,发光发热。
敬佩两位女孩的同时,笔者也在思考另外一个问题,明明两个笑意暖暖的女孩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努力并快乐着的故事,为什么铺天盖地的热搜呈现给我们只有“毕业五年存款5000,当个废物也没关系”这句让人极度焦虑的话。是的,正如很多网友的感受一样,我们很多人有和她们相似的经历,有着同样的心路历程,也有过“掀翻桌子躺平”的想法,笔者相信这一定不是全部。但实际情况是,“毕业五年存款5000,当个废物也没关系”恰恰成了大多数网友从这个视频里获得的“全部”。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传播各种焦虑、苦难、矛盾、冲突成了制造爆款流量文章或视频的“流量密码”,只要站对了情绪,流量和收入就会成倍增长,一些自媒体平台、账号抓住舆论场中“一炒就热”“一点就着”的敏感议题进行轮番轰炸,不断刺激社会情绪。算法驱动的网络媒介进一步加剧信息与观点情绪极端化,极易产生负面情绪的信息经过算法推荐给广大青年网民,不断加深大家的偏见和极端观点,给越来越多的青年带来不容小觑的心理压力。现实社会中,网友发泄情绪是正常的,但相信没有多少人能够承受长期处在情绪发泄的压力状态中。试想,如果我们长时间深陷“恐婚恐育”“天价彩礼”“就业难”这类话题的讨论,被关进由焦虑和极端情绪织成的信息茧房里,会是一个什么后果,特别是对青少年网民的影响,笔者相信“后劲会很大”。
当然,导致当下青年产生焦虑情绪的实际社会问题,也需要我们的相关机构和政府部门正视。我们的社会各界和相关部门应当努力倾听青年的诉求和意见,比如,青年买不起房、子女入学难、就业难、婚恋生育养育难、赡养老人压力沉重等问题,要真正想办法破解青年面临的种种“急难愁盼”,让青年感到未来有希望,看见真实可见、广阔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为青年提供个人发展的现实路径,激励青年保持拼搏进取的精神。与此同时,还要为青年发展创建公平公正的制度环境,让公平公正的社会现实走入每一位青年的人生发展过程中。